每所学校的文化基石就隐藏在校园图书馆中,可以一窥该校的教育理念。想要提升学校的文化高度,那么图书馆一定是学校变革的先行者,激活图书馆的教育使命,才能更好地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
新时代对于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已然转变,从前只发挥借阅、馆藏功能的图书仓库将由“书本位”的阅览需求转为“人本位”的学习环境空间,出现多价空间与新型复合功能,最终从空间布局的设计到场馆功能样态的变化,引发一次场景革命。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在为众多学校的图书馆设计中发现,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高地,基于其使用主导性的变革与技术赋能,图书馆成为学校中的教育资源集散地。因此,经过重构的学校图书馆会由传统的“藏书阁”变成学校的阅读中心、资讯中心、学习中心、课程发展中心等,发挥一个多元化阅读型综合场馆的功能。阅读型综合场馆应有什么样态阅读型综合场馆是以阅读素养为主导,推动多样化学习的场域,它将成为校园内的“场馆学习”新地标,是教育理想生态的模型,为校园社区共享、学科课程支撑、信息素养培养、资源最强大脑提供新时代的建设样板意义。在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的研究中,认为阅读型综合场馆应该从这样几个维度进行设计:具备前瞻性的图书馆定位与规划;人性化的分区及功能;灵活性的课程及活动;专业化的资源及管理;先进的装备和升级空间。同时还要基于“泛在阅读”的概念,将走廊、楼梯间、露台等区域结合轻量化的空间打造和设备配置,使其成为阅读体系中最前端的分支。由此,未来学校里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是从一个空间到一栋楼宇,从一间教室到一个走廊,都可以设计成为图书馆的一隅,让整个校园被这样的阅读型综合场馆包围,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阅读型综合场馆的打造路径1分析与规划为学校打造阅读型综合场馆,首先要基于对学校现有场地和建设愿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选择最合理的功能模块进行整体规划。这不止意味着打破对传统校园图书馆单一功能的解读,更需要从意识、课程、使用、技术等方面全面分解,不只是对于一个场所的简单搭建,而是对于教育发生方式的解读。通过学校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的诊断分析之后,再结合学校的文化理念、发展规划以及课程设置,分析图书馆的学校角色与定位,从图书馆服务体系、泛在化阅读体系、图书馆组织关系、信息素养系统、学习场景规划、馆藏优化升级配置等方面统筹规划,促进学校图书馆向阅读型综合场馆的转型。2设计与链接图书馆的使用率一直是需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