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统编教材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加强习作教学,还特别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师生认识和掌握习作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
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较难的学习内容,我结合教育信息化,组建“智慧校园环境下的习作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习作单元教学。下面,我将从以习作单元为主体,结合语文习作相关教学,从融梦之源、融梦之要、融梦之思、融梦之行、融梦之效五个方面,分享我的思考。
一、融梦之源,课程设置背景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更需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传统模式,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习作教学改革研究”系列课程,就是基于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智慧校园环境,结合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这一难点,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习作教学深度融合,创设师生梦寐以求的习作教育教学进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的系列课程。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智慧校园环境下习作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提升学生对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及文学的热爱。
二、融梦之要,整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学生特点、学科发展等,课题组成员共同确定以下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智慧校园环境下的习作教学,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