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厌学和本博士,告诉你厌学症怎么防治-
★
管心营心理咨询
本文来自厌学和本博士的知乎回答
网友提问:
为什么从小被教育忠诚、守信、孝悌、守规,有集体观念,不少的孩子长大后到社会上会吃亏?
厌学和本博士:
和本博士最近回答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为什么从小被教育忠诚、守信、孝悌、守规,有集体观念,不少的孩子长大后到社会上会吃亏?
似乎大家都不愿意当一个好人了,遵守一些好的品格,好像当好人就会吃亏。
当一个不忠诚、不孝悌、不守规、没有集体观念,不是吃亏的问题,而是可能被办法被社会容纳,当一个坏人远比当一个好人难多了。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守规矩,结果别人不受规律,还不会受到制裁,自己为什么还要守规则呢?
集体观念更加讨厌,整天要干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什么团体活动、什么开会、什么讲座、什么捐款,说是自愿,不去就是没有集体意识,这简直就是道德绑架!
甚至有人问和本老师,都说有人有好报,但是为什么生活中往往是坏人得利呢?
更夸张的,有个来访者,在他的学校里,“你真是一个好人”居然是一个骂人的句子。
德国语言批判行动评委会,在年12日,公布了德国“年度恶词”。“好人”从个备选词汇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最恶毒词汇。
为什么好像好人总是吃亏呢?
我记得以前接过一个厌学症案例,淑芬已经休学3个月了,父母怎么劝,淑芬也不愿意回去上学。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淑芬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是班级的班长,还是学生会的成员,深得老师信赖。
淑芬的日常工作特别忙,早上需要帮助老师进行早读,并且把作业收上来;中午大家午休的时候,作为学生会成员,她还要帮忙查寝;晚上的时候,值日也需要她来负责,有谁没干好,老师就问她的责任,甚至就黑板没擦、课表更新的工作都是由淑芬来负责。
和本老师就问淑芬,当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别人都在干什么?
她说,学习委员在看小说,课代表在和别人说话,老师也不怎么管。
和本老师继续问她,如果不做这些事情,会发生什么?
她说,假如我不主动承担这些事情,大家都会很不开心。
淑芬之所以休学也是因此,她觉得太累了,所以休息一段时间,结果等她回去的时候,发现其实没有她,班级里也能正常运转。
她的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甚至私底下被称为“老师的走狗”;大家都把不想做的事情丢给她,名义上是说请淑芬帮忙。
淑芬自己在沙盘游戏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她就像是忙碌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每天工作回家之后,结果老公、婆婆和儿子都在等着自己做饭,等自己做完饭之后,随便吃几口就要去收拾碗筷,忙完之后还要整理混乱房间,最后回头一看,婆婆在看电视,老公在玩手机,儿子在玩游戏,只有自己忙得像个陀螺。
淑芬觉得这些人都不是好人,她觉得学校的这些人都太过分了,自己百般付出,别人居然还不领情。
所以淑芬就觉得特别委屈,为什么别人可以这么轻松地获得好人缘,自己这么努力讨好别人,却被人嫌弃。
其实这就是和本博士经常说的非赢家脚本。
淑芬的潜台词是,只有自己付出了,自己才值得爱。
而当淑芬付出了,却没有被爱时,淑芬就会感到委屈、痛苦、愤怒、抱怨,最后逃离。
淑芬的心理地位,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说好人,而是“我不好,你好”。
在TA沟通理论中,一共有四种心理地位。
处于“我不好,你好”心理地位的人,具有一种“抑郁”的人生态度,他总是觉得:我是错的,你是对的;我是无能的,你是有能力的;我是弱小的,你是强大的;我长得比较丑,你得比较漂亮;我是穷人,你是富人;我很笨,你很聪明,等等
“我不好,你好”的人常常玩“笨手笨脚的人”的游戏,或者“我好笨”的心理游戏,所以常常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有时,“我不好,你好”的人也会扮演没有能力的拯救者,玩“我只是想帮你”的游戏,最后还是沦落为无能的被批评的受害者。
健康的“我不好,你好”,表现为有些讨好,特别喜欢亲近人,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所以比较擅长人际交往,特别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行政、销售,或者公务员。但是,即使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内心总是有“我不好”的感觉,总是觉得,只有别人认同我,我才是好的,所以仍然是非赢家脚本。
其他的三种心理地位:
“我好,你不好”
处于“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的人,具有一种“偏执”的人生态度,他总是觉得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好人,你是坏人;我比你聪明,我比你有钱,我比你长得漂亮,我比你帅……总之我的一切都是好的,我的屎都比你的香一点。
有“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的人,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我抓到你了”和“挑剔者与批评家”,他常常公开的、或者在心里说:“我就知道如何如何”:我就知道你是个笨蛋,我就知道你不会帮我,我就知道你不会对我好的,或者,我就知道不应该跟人合作,还不如一个人干,等等。
所以,有“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的人,常常扮演迫害者或拯救者,有时也会扮演受害者。他扮演迫害者,这个好理解;他扮演拯救者时,是觉得“你不行”,所以我要帮你;他扮演受害者时,有时是为玩“我抓到你了”的心理游戏做准备,最后还是会转换为迫害者。
由于时常扮演迫害者和拯救者,这样来看,处于“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的人也是赢家脚本吗?
“我不好,你不好”
处于“我不好,你也不好”心理地位的人,其人生态度是“分裂”的或“绝望”的,他觉得自己不行,别人也不行,即使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是最喜欢玩心理游戏的人,他常常玩的心理游戏是“是啊,但是”、“踢我吧”、“要不是因为你”、“看我多努力啊”、“看你把我给害的”。
“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对自己不满意,对别人也不满意,所以这个心理地位,不像“我好你不好”或者“我不好你好”一样有健康或不健康的表现,基本都是不健康的,常常是输家脚本。
“我好,你好”
“我好,你好”的心理地位,是最健康的心理地位。
处于这种心理地位的人,觉得自己是好的。他非常的自信,自尊心也很高。但他并不因为自己的自信,就看低别人,因为他觉得别人也是好的。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他擅长合作,追求对大家都好,也就是双赢的结局。
“我好,你好”的人,并不是好好先生,什么都说好。当他感觉到生气时,他也会表达愤怒,但是他会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或者说,他会用一种“没有敌意的坚决”来拥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大家口中的好人,其实是“我不好,你好”的人。
像淑芬这样的人,除非把心理地位转换为“我好,你也好”,才能成为赢家。比如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是认识到自己的自卑,并且转换了心理地位,帮助自己和很多人走出了自卑,一方面成为赢家,一方面也走出了自己的脚本。
不健康的“我不好,你好”,更多表现为抑郁和逃避。严重的时候,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表演型人格,甚至自虐型人格。更严重的时候,会得抑郁症,最严重的结局是自杀。所以是输家脚本。
拥有“我好,你好”心理地位的人,他的人生脚本的结局无疑是赢家。他是人生赢家,还会帮助别人赢。
“我好,你也好”,这才真正的“好人”剧本。
关于孩子厌学症,和本博士的提示:
孩子厌学的原因,只管成绩不管心。
孩子厌学的表现,学习困难管心难。
孩子厌学怎么办?家庭管心是关键。
孩子厌学要管心,管理心理管心营。
推荐阅读: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得抑郁症?休学能解决问题吗?》
《抑郁症患者如何才能被理解?搞懂三件事,沟通三个点!》
《厌学症管心营:弟弟考了一本,抑郁休学一年,现在想退学怎么办?》
《这对夫妻从不夸奖儿子,但考年级前五十,然而到了高中后……》
《为什么以后出生的孩子,心理抗压能力差?》
《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背后:上下五千年中国家长没这么焦虑过》
《厌学症管心营:15岁的弟弟想死是不是心理有些问题?》
《厌学症管心营:抑郁厌学,家人不重视,反而让你坚持上学怎么办?》
《如何看待孩子被打了两巴掌就离家出走,不服管教?》
《与厌学情绪战斗日记(6)——抑郁的孩子,休学还是不休学》
-END-
点击下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