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750每日一高校之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院校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

历史沿革

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始建于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建校初期,抗战爆发,学校初迁汉口,复迁重庆,精研学术,哺育英华。年回迁南京。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年进入国家“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年9月,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

80多年来,中国药科大学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以“培育药界精英、研发普惠良药、贡献幸福生活”为使命,坚持“学术第一、师生为本、共生共赢”的理念,兴药为民,荣校报国,努力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药学高等学府”。存心以仁,任事以诚,兴药为民,荣校报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独特的治校品格,现已发展成为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办学规模

基础设施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其中本专科生人(本科生人,专科生人),研究生人(硕士人,博士人),留学生人。

学校现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7.98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3.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0.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8.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万余册。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众多知名的药学专家。在职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学科教师人,辅导员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专业

在历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药学、中药学学科排名始终名列前茅。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学科位列第一档。现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药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可在23个专业接收博士后人员。现有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工程硕士(制药工程领域)、应用统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覆盖的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等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其中中药化学二级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药学、中药学、药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3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化学、工商管理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

年,我校药理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最新数据显示,我校药理与毒理学学科排名跨入全球前1‰,标志着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在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排名中,我校排名位居内地高校第44位。在上海软科发布的年ARWU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药学学科位列全球第51-75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学科排行榜,我校药物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三位。在USNews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学科排名中,我校位列全球第40位。在台湾大学世界大学排名中,我校药理与毒物学排名全球第31位。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的指标,-年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7个学科,均位列全国第一。

学校下设13个院部系,现有25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高职)专业。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和生物制药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制剂和药事管理专业被评为“十三五”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药学类、中药学类、生物工程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及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临床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药事管理与英语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在25个专业中,获得省级以上专业类建设立项或荣誉的专业累计19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76%。

科学研究

学校科学研究立足国际前沿,充分发挥药学、中药学学科齐全的优势,通过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显著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学校现有“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及工程技术中心18个,实现了化药、中药、生物药物三大领域科研平台的全覆盖。并建有“药物科学研究院”,整体推进学校新药的研发工作,为各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批项目数、经费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新药证书2本、新药临床批文13个、授权发明专利件;发表SCI论文余篇。

学校建有“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为国家医药政策和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打造医药领域高端智库。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担任中心主任。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共建“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共建“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现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并建立“协同创新联合研发基地”,江苏恒瑞药业和南京圣和药业先后进驻基地,实现了“企业进高校”和“服务入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转化。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医院医院,医院为学校临床学院,实现了“医药联姻”,打破了药物早期研发和临床研究间的转化壁垒。

近年来,学校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平台20余个,构建了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协同体系。先后为全国余家企业的余项新药和新制剂提供了关键技术服务,项目总金额超过8.5亿元,2项技术转让单项合同经费突破1亿元。研发出包括盐酸关附甲素、爱普列特、依达拉奉、银杏内酯注射剂、伊立替康、长春瑞滨以及英太青等在内的一类创新药物、新制剂81个,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多亿元,成为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教学成果

学校实施融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造就未来药界精英。现为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药学会药学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全国药学继续教育联盟组长单位、国家药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议组长单位。学校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在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药院校。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囊括了本届药学教育类教学成果奖所有奖项。

学校先后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范本。率先开展“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研究型人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卓越制药工程师教育计划”、“药学服务型人才”等多种特色鲜明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并在国内外药学教育领域广泛交流。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被多所药学院校学习借鉴。获得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0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上线中国大学MOOC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门、江苏省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38门次;编著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种,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1种。

学校是首批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的高校之一。学校是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医药院校。现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点)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药点),获批建设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现有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2个校外实习基地。所有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均为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重视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交流合作

学校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也是接受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同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一批港澳台地区高水平院校有着紧密合作。为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进修生。

近年来,学校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已建立起面向留学生的“本-硕-博”贯通的全英文授课体系。年,学校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ofStrathclyde,Glasgow)合作举办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学校先后与美国天普大学开展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罗格斯大学、圣约瑟夫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日本长崎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流项目;作为“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联盟高校与美国多所州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等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

学校现有3个教育部“”引智基地(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创新引智基地、抗肿瘤与抗感染药物发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年,学校聘请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药理学家路易·伊格纳罗为荣誉教授,并合作建立伊格纳罗工作站。近年来,先后邀请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罗夫·辛克纳吉(Rolf.Zinkernagel)、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费瑞·慕拉德(FeridMurad)、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Beutler))、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tshel)、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Ciechanover)、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nyShechtman)、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利·莱恩(Jean-MarieLehn)以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BarryJ.Marshall)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学校牵头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以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中美药学院校药学教育联盟,共同实施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的“中国临床药学师资(Pharm.D.)培养项目”。与美国、加拿大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达成协议,联合实施Pharm.D人才培养。

受国际药学联合会和中国药学会委托,由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全球药学教育会议”于年召开。这是目前为止在国内召开的最高规格的药学教育国际会议,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药科大学参与起草《全球药学教育南京共识》等纲领性文件,向国内外专家展示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生就业

在80多年教学探索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除了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开设比例较高外。学校还加大了第二课堂等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毕业生因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连续多年蝉联江苏省高校榜首,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院校之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届、届本科生就业率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一名。

80年来我校培养了10万多名高素质的药学专门人才,一大批学术栋梁、行业领袖和政界精英在卫生保健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先后走出了10位两院院士。如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我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著名中医中药学家叶桔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学制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人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彭司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的先驱者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家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著名中药生物工程专家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物代谢动力学家王广基;德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学专家来茂德。成功研制出3个意义重大的创新药物的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著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谢宗万;我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著名药物学家廖清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著名药物分析学家安登魁等。

发展规划

年,学校开展转型发展大讨论,形成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全校共识。在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上则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年建校一百周年之际,将学校建成国际知名的,以药学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学校将未来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实施“三步走”战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至年):强基础、上水平阶段;第二阶段(年至年):扬声誉、创一流阶段。“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年至年):夯实研究型大学基础;第二步(年至年):步入研究型大学行列;第三步(年至年):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今天的中国药科大学,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迈进。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年12月29日)

院系设置

年内蒙古录取情况

批次科类院校代码院校名称专业代号专业名称最高分最低分最低分位次录取人数本科一批普通文科中国药科大学08经济管理试验班(医药方向)批次科类院校代码院校名称专业代号专业名称最高分最低分最低分位次录取人数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1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4药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6药学类(生物技术与海洋药学方向)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9化工与制药类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10临床药学58357642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11英语(医药方向)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X2药学类601573458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X3中药学类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X7生物制药本科一批普通理科中国药科大学X8经济管理试验班(医药方向)

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贯彻教育部“依法治招”工作要求,特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中国药科大学。   第三条颁发证书:本、专科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中国药科大学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的本科毕业生,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第四条中国药科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中国药科大学组建本专科招生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由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学生、校友代表担任委员,审议、检查、监督招生工作重要事项;委员会下设本专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受本专科招生委员会委托,统一领导学校本专科招生工作。

  第六条中国药科大学招生办公室作为学校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学校本、专科生招生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1.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及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2.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及有关规定编制分地区、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制定学校招生工作章程;

  3.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服务工作,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本校情况和招生政策;

  4.客观、公正地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并负责协调和处理录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

  6.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7.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七条中国药科大学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第三章招生计划及录取

  第八条中国药科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受教育部统一领导,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组织下开展本校招生录取工作。

  第九条中国药科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根据“结合学校实际、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保持数量稳定”的原则,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年度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机构公布的为准。

  学校将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在本科层次用于生源质量调控及解决同分数考生的录取。

  第十条录取原则

  1.按各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确认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提档。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以内。

  2.按照进档考生的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采用“分数级差”方式安排考生录取专业,前3个专业志愿之间设总分不超过5分的分数级差。在专业招生规模允许的范围内,学校将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情况适度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安排。

  3.在等效基准分(投档成绩减去专业级差后的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文综、语文、英语、数学成绩,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理综、数学、语文、英语成绩,综合改革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成绩。

  4.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限考英语语种;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限制外语语种,入学后外语教学为英语。

  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将按照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同一批投档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直至完成来源计划。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6.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我校所有招生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7.保送生、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国家专项计划、第二学士学位考生的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各省(区、市)及学校文件规定的政策执行。

  8.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有关要求执行。

  9.学校对江苏省录取原则做如下补充规定:

  (1)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

  本一批次:

  1)招生代码:普通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AB,不指定科目;必测科目等级要求:4C1合格。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4C1合格。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按照江苏省考试院要求执行。

  2)招生代码:选测科目等级要求: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4C1合格。

  专科(高职)批次:

  选测科目等级要求:CC;必测科目等级要求:4C1合格。

  (2)专业志愿的安排采用“分数级差”方式,前3个专业志愿之间分别设不超过1分的级差。

  (3)处理分数和等级的关系时采用“等级级差”方式,对于选测科目等级为A+A+的考生加3分;A+A的考生加2分;AA的考生加1分安排专业。

  10.学校对内蒙古自治区录取原则做如下补充说明:

  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即首先对排名在招生计划数内的投档考生按专业志愿顺序依投档成绩排序录取,若有退档,则顺延录取。

  11.学校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办法做如下说明:

  (1)在特殊类型招生中,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报名资格审核的参考。

  (2)在普通高考录取中,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安排考生调剂专业志愿的参考。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学生,依据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江苏省物价局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本、专科专业学费详见我校本专科招生网站;校内住宿费为1元/学年。

  第十三条我校本科招生网站:   第十四条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十五条本章程由中国药科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招生章程同时废止。

为每一位考生提供科学的生涯规划

蔡小东

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EAP专业,获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EAP生涯规划指导师资格证书》

内蒙古生涯教育特聘中学生生涯规划讲师

包头市方维教育特聘高考志愿规划师

内蒙高考信息查询网网站创始人

高考报考学位次线差法研发与公益推广讲师

色彩心理学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会员

从年至今一直在内蒙古从事中学生高考择业指导,期间为了学习生涯规划,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生涯规划访学与培训。到目前在内蒙古范围内受邀讲座上百场,接待个案家长咨询5万多人,手把手、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学生多人。截止目前蔡老师指导学生遍布国内各重点高校!

预约-

官方网站: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szdw/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