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中学,一直被公认为从化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学校正式的创办时间是年,但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创立的“从化学宫”,几乎相当于从化作为行政区域的时间。由此可见,从化中学是从化教育历史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该地区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见证者。
这样的一所学校,应当在各个方面为从化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表率,尤其在文化建设领域。因此,学校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把他的文化做出特点,做成标杆,从而引领整个从化地区前进的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从化中学与学园公司的故事便开始了。
∞
广州市·从化中学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项目鉴赏
项目简介
设计时间:年4月
设计单位:广州学园设计公司
项目内容:校史馆、架空层设计
学校概况
从化中学创办于年,前身是明代从化学宫,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教育辐射力强,一直以来是从化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
中国成立后,一直为从化区重点学校,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年启动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同年原从化八中并入,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占地面积11.0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环境优美雅静,由内行政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四大板块”组成,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古殿新楼,相映成趣;古树新枝,疏影横斜;绿草如茵,荔香浮动。
设计主题简述
“门”文化
简述
学园公司在给学校做校园文化设计时,有一个重要的程序是为其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化主题,而我们为从化中学做设计,所确定的设计主题就是“门”文化。
门,可引申到门口及牌坊,是学校环境的独特标签。我们在实地调研当中,就发现校内还保留着一些文物级的牌坊及古学堂,从化中学的精神就保存在其中,历久弥新。这就是我们把“门文化”定为设计主题的一大支撑。
“门”这个意象具备丰富的引申义和象征义,既可表达学生的成长与自我突破,又可形容知识与眼界的不断拓展与重新建构;既可理解为一种传承经典、延续美好的责任,又可理解为面向未来,开拓光明的大志气。
板块设计效果一览
1、校史馆设计
场室原貌
场馆简介
校史馆是以二楼全层及一楼部分空间组成,空间比较大,形状规整大气,与学校文化基因中的学宫气质非常契合。因此,设计师采用新中式设计手法,把整个空间打造成结合展览馆、多媒体展示空间、主题活动空间及休闲活动区域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场馆。
设计效果图
校史馆一楼设计效果
二楼设计效果
设计师自述
考虑到校史馆空间的宽裕,我们与学校沟通,希望打造一个有弹性,有应变空间的环境,从而整合更多的功能。譬如校史馆可以与师生活动空间结合,也可以与会议厅结合,除了校史展示之外,也能作为学校开展各类对内对外专题活动的场所。
在设计中,我们畅想了以下一些画面:在每个新学年,学校组织新的学生和老师来到校史馆,上一节生动的校史课;
学校要举办各项对外接待活动,招待社会各界名流贵宾来到校史馆,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息浓郁,充分展示学校文化品位的环境中进行会议,既舒适,又能更好地了解学校;
一些毕业的老校友相约回校游玩,在校史馆内走走停停,一边看着墙上展示的历史,一边回忆着往昔的日子,然后在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围坐,畅聊过去与现况。
我们与校领导分享这些使用场景,得到了他们的共情和认可。也是在这些想法的引领下,我们结合“门文化”的理念,把空间打造成传统宅邸中“进”的形态——由梁柱所组成的一层一层的“门”的组合,每一进都有一个小主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层次感,让整个环境更加庄重,更加大气。
场馆的末端,我们把活动区和互动展示区放在了这里,两者结合使得这个空间更加活泼,具有更强的社交和聚会属性,可以为校友提供流连忘返的游览体验。
2、架空层
场景原貌
场馆简介
实验楼架空层是一个通透的吊脚结构活动空间,三面与户外接通,人员流动性可观,是作为文化主题空间比较理想的环境。学校也希望运用这个开阔开扬的空间,结合师生们经常使用的优势,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空间。
设计效果图
设计师自述
我们发现,架空层结构与校史馆很相似,都是规整的梁柱均衡排列,因此我们采用相同的“进”的布局理念,每两道“门框”形成一进,学生走在其中,寓意着不断“进步”,这就使本来空旷无焦点的架空层变得富有层次感,纵深感,整体更加古朴大气。
在整个布局的尽头,我们设置了一块半隔断的屏风作为整个景观的终点。那其实是一面书香墙,也契合儒家思想推崇的博学勤读的学习理念。这面墙既是终点,又可看作开端,放入整体布局中就呈现出一种“始于书香,终于书香”的闭环性,使整个布局的叙事更为深远。
以上效果图均受版权保护,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写在最后
学园设计遵循严谨的工作流程,通过前期调研,与校方深度交流,召集专家论证,形成创意方案并不断打磨,在与学校持续沟通中逐渐形成了这一套成熟的方案,得到了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领导的认可。
学园设计也期待与更多有意为学校打造校园文化的同道者相遇相知,共同为建设中国最美校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