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时代,奋斗正青春!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火热进行中……
“重庆医科大学”
建党百年忆峥嵘乡村振兴谱新篇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青鸟支教团赴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开展以“建党百年忆峥嵘·乡村振兴谱新篇”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当天,支教团队成员举行了宣誓仪式,并向金溪镇党委和长春村村委会捐赠图书。支教团将在长春村开办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用自身事例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成长目标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除此以外,还着力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卫生健康知识宣讲、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电影)、农家书屋建设等活动,传承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凝聚文化共识,不断满足农民和乡村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重庆交通大学”
童心向党共享阳光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童心向党,青春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开州区厚坝村开展活动。
实践团在村党支部书记徐向东的带领下,来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探访,并为他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实践团成员每走访一户,都与他们细心交流,仔细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及学习状况,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勉励孩子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实践团成员还引导厚坝村的孩子们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开展以规范普通话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趣味运动,帮助检验了小朋友们提升运用普通话水平、锻炼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进一步增强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意识,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有效慰藉了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孤单,使其得到充分的自我认同感,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情关怀。
“四川美术学院”
“重塑”营造社区艺术融入居民
近日,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围绕石桥坪冶金四村社区形象打造开展活动。实践团队坚持学校“思政+艺术”理念,让实践团成员充分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在所擅长的领域学以致用,真题真做,实践育人。实践团队通过“重塑”观念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在地创作的方法,实现艺术的公共性表达,让艺术走进公众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助力提升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环境,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响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送急救科普知识进红岩
近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红岩志愿服务队,前往重庆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和红岩魂陈列馆开展以“寻访红色印”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队结合自己的医学专业特色,在沙坪坝区急救科普基地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知识讲解、问卷调查、实际体验等多种形式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宣传急救专业知识,热情服务游客。
服务队成员结合红岩村景区开展急救知识宣传,传承医者仁心,弘扬红岩精神,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积极践行学校“笃学求真,懿德善能”的校训,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服务队还在红岩景区进行了健康义诊、重走红岩路、革命歌曲快闪、老党员走访慰问等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更深入了解社会,并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社会发展。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相约夏日躬行激荡青春力量
近日,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来到忠县新立镇开展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当地群众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及建党周年以来的变化。实践团成员仔细用脚步仔细丈量乡镇的角落,用相机留下乡镇社区的独特风貌,用耳朵细心聆听群众的声音。团队成员还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困难,提供便利。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国情社情考察团赴梁平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先后走访“邓平寿”事迹陈列馆、梁平烈士陵园,认真学习革命先烈和基层优秀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的生活福祉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高尚品格。
实践团成员还来到梁平博物馆参观学习,详细了解梁平区的建城史、农业耕种史、古寨驿道史上、红色革命史与历史名人事迹,进一步加深对梁平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认识,尤其是对“梁平木板年画”、“梁平竹帘”和“礼让草把龙”“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等非遗项目的了解。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学党史坚守初心乡村振兴勇担使命
近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商务大数据学院国情观察实践团邀请中山路街道望城村的老党员一起乘车前往江津区陈独秀故居、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和故居,开展“知国情,铭党恩,筑国梦”商务大数据学院暑期“三下乡”国情观察实践活动。同学们“边看”“边听”+老党员们结合自身“边讲”方式,让参与活动的同学加深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认识。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纸上得来终觉浅访贫问苦出真知
近日,重庆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国情观察实践团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长田村和华润希望社区,走进基层,切身感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果。
实践团通过走访了解到,长田村在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元,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成功实现城乡统筹建设,通过持续完善“五改五化”,推进通村通组公路建设,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快速实现了脱贫出列。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华润希望社区,围绕“社区居住幸福指数”、“近年来小区生活环境变化”以及“对社区建设的建议”等问题展开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一位居民阿姨说道:“现在的政策好了,社区环境也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社区会定期打扫街道,引导居民们提高自身素质,主动维护自己的居住环境,社区还积极开展座谈会和各类文化活动,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
无论是走访谈话,还是实地了解,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击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现实数据对比、群众评价,也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奋斗成果的来之不易,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想要与团团一起
分享你们团队精彩的“三下乡”活动
就快来投稿吧!
主编|胡誉
校稿|李洪博
审核|潘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