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传统陶瓷器给人圆滑温润的印象,吴伟丞的陶瓷作品有稜有角,每一道刻鑿的痕迹都有故事、充满个性,他不做整套的茶具,各有姿态的每个单件,任使用随意搭配,在不同的组合中,呈现独有特色的氛围。
以前对做陶的刻板印象,是老一辈的东西,而我就是完全按照我想要的东西去做。我是念平面设计的,毕业之后,学校刚好有报废的拉胚机,老师就送我一台,以此为机缘,就开始试着做看看。除了学习釉药的组合和配方,我沒有跟过任何老师,因为我很难直接继承一套功夫,也沒有找到一个很想跟的老师。我大概做了12年左右,才觉得得心应手,一开始不知道市场在哪,市场也不知道我,就是变做边学,参加比赛得奖后,店家就会陆续找过来。
说自己「不老实做陶」,吴伟丞完全遵循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创作。
我自己很喜欢看建筑设计书,会从那边的造型元素,想到怎么做成陶瓷器。大部分的作品还是以拉胚为主,修完胚就可以去雕塑它,这些雕塑就像自我的痕迹。我偏好表现创作者自身的个性,一如我喜欢黑田泰藏的作品,他的作品极简、不上釉,却保有一些制作的痕迹。我喜欢东西尽量单纯,又喜欢造型,所以在作品上尽量表现造型就好了。
几百年前大家就用这样的东西,一路演变到现代,再怎么变还是需要传统的一些元素,那是变不了的。壶嘴、盖子、手把,些机能性的东西是动不了的,我只能变造型。老建筑有些细节是很漂亮的,我看的东西很杂,到处抓元素,觉得喜欢的就用上。近期我在台北古董店的瓷器展览,就是把一些以前传统器物的造型,加一点我本来就要制作的元素,并且在传统的白色之外加上颜色,就会有一些当代感。
我的作品一直都帶有建筑概念,而茶具少有线条状的东西,如果摆得散散的,很难看出有系统的结构,我用不锈钢做了一些线架之后,除了可以架放泡茶的工具,又有现代的表现形式,两全其美。我也不觉得哪个茶壶一定要搭配哪个茶杯,每个作品都是独立的创作,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