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简单情况吧!
我年毕业于某管理类专业,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在年,考的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总分距离A区国家线还有30多分,各科除了政治,其余惨不忍睹,遂选择工作。
二战从年初辞职到年12月27日初试考完,我用一整年时间备考,前期用国美方式备考,大量阅读书籍,看书50+本;七月份转而备战央美,仓促地结识了师和一群小伙伴,最终在科学方法和精打细算每科成绩的情况下,北京地区政治英语70+,三门专业课+,每科正常发挥,央美人文学院稳稳上岸。
考过两大美院,放弃过,也坚持过;失败过,也成功过,所以这篇攻略会分以下七个章节全面地介绍怎么避开弯路,怎么事半功倍。
1、择校篇
我是在去年七月份才决定将二战的目标从国美换到央美的。临时换学校除了个人情感因素以外也有对自己能力的清晰认识。
一方面,跨考生在专业知识储备上比较难和顶尖美院的艺术史本科同学相比,而国美历年来小方向分导师招生会加剧这种不确定性(当时尚不知国美将改革为大方向招生)。因此为了增加上岸的稳定性,我后期换成了同样顶尖的央美。
另一方面,因为在公共课上我成绩比较稳定,一般都能+。而央美专业课的题目难度较大,常常国家线上录取。因此我只要每科都正常发挥,上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之前有同学问过我如何择校,我本人其实是在备考一段时间后,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认识下再选择的。当然,如果公共课比较强势,选择央美、东南这样专业课分数不容易高分的学校会很容易和别的同学拉开差距;如果专业课比较强势,可以选择主观题占比较大且能够拉开分数的院校(例如国美)。择校之前,可以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