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这里是小彼岸
在这充满挑战的一年里
让小彼岸陪你一起奋斗吧!
3月底的春风吹开了学子们忐忑的心房,各大院校的拟录取名单也逐渐揭晓。为了能够帮助23年考研的学子们更好地复习准备,小彼岸隆重推出“彼岸之星计划”。该活动将由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们分享自己的备考经历,帮助大家规避雷区,抓住要点!最后小彼岸祝22年成功上岸的学子们前程似锦!祝23年努力备考的同学们一战成硕!
本期彼岸之星:Joe学长
一、个人情况
年毕业于一所双非院校,英语专业,工作5年,在职三跨一战备考10个月,最终以专业课成功上岸。
二、备考经验
在初试结束一周后我有种预感自己可以上岸,于是就开始着手写上岸经验贴。经过一番回顾和思考,我总结出一张在职考研上岸系统构建图,如下图所示。
我认为那些在职考研成功上岸的人一定是把这个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做得非常好,才能够最后脱颖而出,成为被录取的少数人。接下来就具体介绍一下这个系统的构成与功能。这个构建图的阅读顺序是自下而上,第一层是心法修炼,第二次层是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第三层是专业课学习和公共课学习,第四层是持续行动,第五层是心想事成。
第一层:心法修炼
这是这个系统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考研征程上的发动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和动力。这个模块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考研动力,二是考研信念。
很多半途而废的人,往往就是这两方面出了问题,要么是过程中缺失了前进的动力,选择放弃。要么就是过程中越到困难,没有必胜的信念去战胜困难,也选择半途而废。相反,那些最终上岸的人,往往拥有持久和强大的动力,以及坚持不懈和必胜的信念。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一层的动力和信念问题?我认为需要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问问自己的考研动力是什么,可以从两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是内部动力,一个是外部动力。对于我自己来说,内部动力是自己非常喜欢心理学,平时也会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即使自己不考研也会继续学习心理学,而考研则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心理学的机会,我很热爱这件事。外部动力就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学历,去更高的平台,结交更优秀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我认为每个决定考研的人都应该认真回答这个问题,最少花一天的时间把它想清楚,最好还能把它写下来。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为何出发,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个问题是你对考研有哪些信念,就是你对考研这件事情有哪些坚信不疑的东西。对于我来说,我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建立了两个信念:第一个是来自查理芒格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获得一样东西,你就先让自己配的上它”。这句话在考研的整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自己的行动和付出是否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结果,每当这样自我发问时,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做了。第二个信念是来自电影《哪吒》的导演被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一场战争往往在最初打响的那一刻起,成败就已经有了分晓”。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它只是一场检验的过程,真正的比拼时在战争开始之前,是那个漫长的准备过程。而战争的过程只不过是被时间推攘着向那个注定的结局前进。对于考研来说,也是如此,决定一个人能否上岸并不是考场的那几个小时,而是进入考场前漫长的准备。因此,在这句话的鼓励下,我努力将自己的准备做到极致,做到问心无愧,做到全力以赴。
第二层:时间管理+精力管理
当下定决心走上在职考研之路时,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研时一场选拔性考试,备考是要花时间的,做题是需要耗费脑力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程度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于时间管理我有两点经验可以分享,一是保证学习的时长,二是保证学习的效率。
由于是在职,需要平衡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我采用了最低学习时长标准的方式来保证学习时间。具体来说就是工作日平均学习4个小时,休息日学习10个小时,这样一周下来可以学习40个小时。最一开始这个数字肯定不好把控,我采用了每天记录学习时间和每周汇总的方式,来去观察自己的学习状态。我把一个小时设为一个番茄钟,每天记录学习了多少个番茄钟,每周可以完成多少个番茄钟。当每周低于40个番茄钟时,需要分析原因并做出改进,当高于40个番茄钟时,就会感觉自己赚了。学习时间保证了,第二步要考虑的是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的核心只有一条,那就是去除干扰。首先是外在干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在休息日时一定会去周围的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学习,并把手机调成专注模式。然后就是内在干扰,想要减少学习时心不在焉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每天设定清晰可执行的学习任务,把注意力力放在完成学习目标上,走神的情况就会减少。
做好时间管理后,还要考虑精力管理,因为在职考研党经过一天工作后,很难再有精力投入学习。对于精力管理我有一个经验可以分享,那就是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工作结束回到家后,给自己半个小时的精力恢复时间,比如说听听音乐,吃顿好吃的,或者去健身。我一般的做法就是去健身房里运动半小时,大汗淋漓之后再去学习,往往学习效率很高。这种过渡期的转换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总之要给自己一个变身的机会。这就是第二层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内容,在职考研的小伙伴一定要先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后面的模块才会执行地更加顺畅。
第三层:专业课学习+公共课学习
专业课学习需要制定一个整体的复习规划,对于我来说,把3月到12月分成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6月,主要把复习书目看一遍并对核心科目做思维导图框架。需要复习的科目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人格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等。针对清华应用心理来说,前两本是第一梯队需要重点复习,普心可以再结合着《心理学与生活》去看。实统测和管理是第二梯队重点复习,剩下三本再加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第三梯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复习。第二阶段:7月~9月,做一些前两个梯队科目的对应练习,通过做题来检验自身掌握情况。第三阶段:10月~11月,有三个任务,第一是开始背书,需要把前两个梯队的重点内容背下来,能背几遍就背几遍,没有上限。第二个任务是解决实验设计,我就是在这个阶段了解到彼岸心理,并果断参加了所有实验设计的课程。因为这是自己在网上筛选和对比一大圈之后做出的选择,彼岸的实验设计课程质量非常高,模版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我对模版的熟练使用和掌握也在最后考场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三个任务是研究历年真题,了解清华的出题风格和习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第三阶段的三个任务:背书+实验设计+研究真题。第四阶段:12月,进入冲刺阶段,有两个主要任务:疯狂背诵+模拟考试。背诵就不用多说了,能背多熟就背多熟,能背多少遍就背多少遍,但更重要的是进行模考。当时我是在彼岸心理进行了四次模考,收获非常大。一是可以查漏补缺,检验自己背诵的效果;二是可以锻炼手感,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不慌张。当时我对彼岸学长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绝对不能让在考场上的那一次考试成为你的第一次考试,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就是深受这句话的启发,并参加了模考课程,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彼岸学长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且在四次模考的过程中,竟然还压中了一道最后考场上的真题,真的是意外惊喜。
其实整个考研过程中,我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因为旁听过一些,感觉质量都很一般,还不如自学。但唯独彼岸的课程,第一次听就吸引到我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遇到彼岸,我的专业课不一定能达这个分数。也许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很感谢彼岸团队对我的帮助,同时它也是我唯一愿意主动推荐的培训机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对于彼岸的课程质量,我非常信赖。考研并不容易,在职考研更加不容易,这个时候如果能得到一些额外帮助,我觉得就是提高效率最好的方式。这些就是在专业课复习上要分享的内容,接下来说公共课复习。因为我本身是英语专业,所以在英语复习上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只是把作文认真准备了一下,就上考场了。这部分内容我没有并太多可以分享的经验,只有一条建议就是:哪里不会补哪里,不要有畏难情绪,尽早开始。单词不行就去背单词,语法不行就是学语法,阅读不行就练阅读,作文不好就多练习。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让我知道,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只有两个字:积累。这种积累越早开始越好。接下来是政治复习,政治其实并不难,按部就班的听课,做肖,肖8,肖4,背诵就可以了。对于政治,我只有一条建议,那就是在允许范围内,做到自己的极致就行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别人肖做1遍,你就做3遍,别人肖8做3遍,你就做5遍。
这个是没有上限的,最重要的是你的目标分数是多少,然后思考你认为自己需要做到哪种程度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分数。比如你想考到80,那你觉得政治80分,需要准备到哪种程度,你就按照80分的强度去准备就行。这就是第三层专业课学习+公共课学习的内容,接下来进入第四层。
第四层:持续行动
当可以做好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并开始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复习之后,接下来就是持续行动了。持续行动这一层我有两点可以分享,一是持续复盘,二是持续写作。持续复盘是指我从开始考研复习的第一天3月1号起,就每天写日复盘,一直写到12月24号考前一天,从没间断过。
日复盘写什么呢?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今天的目标是什么,二是今天做了什么有哪些不足和收获,三是明天的计划是什么。写日复盘的好处是可以每天对当前的复习状态和进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也可以降低学习的压力和缓解焦虑的情绪,因为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就不会盲目焦虑。持续写作是我从去年10月21号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