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出后备人才的“强基计划”,今年进入了第二年。年强基计划已于4月8日陆续启动报名,截至目前,36所试点高校全部发布了招生简章。今年“强基计划”有些什么变化?考生该如何进行学校选择?12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
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入围倍数提升
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36所双一流大学入围第一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从这些高校已经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来看,今年强基计划相对于去年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
“考生须于6月11日至6月20日期间在报名系统确认是否参加我校测试并签订诚信承诺书,”在浙江大学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今年新增了“校考确认”环节,并表示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强基计划入围资格及后续选拔环节。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签了承诺书,就必须参加校考,否则将影响后续录取。
无独有偶,北京师范法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纷纷明确,考生需要在高考后登陆报名系统确定并签订承诺书,选择是否要参加校测,一旦确认就必须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强基计划中,多数高校上调了强基计划入围倍数,比如厦门大学、兰大去年入围倍数为3倍,今年直接提升至6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强基计划入围人数会明显增多。
通过招生简章,还能看到一些高校招生范围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比如:大连理工大学相较于新了增福建、重庆;重庆大学相较于减少了北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新疆。
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成最热门专业
高考考生应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强基计划?对于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学什么专业”成为了择校问题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那么,年,在已发布的高校招生简章中,热门专业都有哪些呢?
年1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尤其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在已发布的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数学是各高校开设最多的招生专业;其次,为物理学与化学;随后则是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
与年强基计划首次实施时相比,今年不少高校开设了新的招生专业。山东大学在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增设了生物医学科学这一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是在强基计划招生中首次开放工程力学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高校还推出了不同专业面向不同省份招生的措施。在东南大学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等理科类专业面向北京、天津、山西等15个省份进行招生,而哲学这一文科类专业只面向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这5个省份进行招生。
个性化培养方案助力一流人才培养
针对许多家长和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