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泽西在2016年扶贫日论坛上的发言实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10月16日,年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论坛围绕“创新产业扶贫政策与模式”主题,深入研讨产业扶贫思路、重点和政策措施,交流各地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分析当前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凝聚各方共识,为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学者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村干部代表等出席论坛并演讲。

  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作为全国唯一应邀参加论坛的县委书记,在论坛作了10分钟的发言。他从“突出三个结合,因地制宜抓规划;立足绿色本底,围绕生态抓特色;利用政策杠杆,引导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姻;聚集各方力量,众志成城抓整合;大胆探索创新,优化机制抓保障”五个方面,对我县产业扶贫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参加论坛的多位专家学者代表,在点评发言中多次提及并高度评价我县产业扶贫模式。各相关部门、省市区与会代表纷纷对我县扶贫的探索实践表示赞赏。现将蹇泽西在论坛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登,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就我县产业扶贫工作作汇报。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部,是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六个精准”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锁定年实现85个贫困村销号、5.5万贫困人口越线、贫困县摘帽目标,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局性中心工作和底线任务,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重要抓手,按照以引进培育经营主体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实现贫困群众产业增收为目标的思路,大胆探索、真抓实干,有效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年,全县贫困群众人均产业增收元,比上年增加元;实现户人稳定脱贫,其中产业带动户人。今年,预计贫困群众人均产业增收元;实现户人稳定脱贫,其中产业带动户人。重点抓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三个结合,因地制宜抓规划。精准的产业规划,是实现产业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因地制宜编制完成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以及辣椒、黄连、莼菜等规划,做到产业规划与每户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办法结合,确保规划覆盖每个贫困村和户,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规划中突出三个结合:一是产业选择与本地实际结合,立足我县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的实际,综合考虑种养习惯、产业特性等因素,在全县规划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以兔业为主的草食牲畜、以莼菜为主的高山果蔬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产业扶贫集群。二是产业布局与贫困群众意愿结合,按照政府出“菜单”、贫困群众“点菜”方式,引导全县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推动形成“一圈三带”产业布局,即城周休闲观光农业圈、高山原生态特色农业林业带、中山山地集约特色农业带、沿江库区生态农业带。三是产业方向与“三产”融合发展结合,按照全链式开发思路,坚持“产加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加工业、康养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互融,让贫困群众不仅享受种养环节收益而且分享其他领域带来的增值效益。

  二、立足绿色本底,围绕生态抓特色。石柱森林覆盖率56.4%,林木覆盖率71.3%,县城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天左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个/cm3,是天然氧吧和康养休闲生态旅游胜地;特别是种植的莼菜,更是独一无二的生态质量“风向标”。我们立足绿色本底,坚持特色发展,在保护中有序开发生态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扶贫优势和发展优势。一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辣椒30万亩、中药材30万亩(黄连5万亩)、莼菜1.3万亩,存栏肉兔万只、长毛兔万只,建成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长毛兔第一大县和全国最大的莼菜基地县。二是大力发展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将旅游同森林康养、健康疗养、养生养老结合,发展以动养、疗养、静养、住养、食养、观养为主的四季全域康养旅游,建成重庆最美森林—大风堡,重庆最美草地—千野草场,巴渝新十二景—黄水林海、西沱古镇天街等康养景区和多家乡村旅游接待点,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康养旅游实现增收。

  三、利用政策杠杆,引导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姻。长期以来,石柱产业发展局限于传统模式,农户分散经营,缺资金、缺技术、缺销售渠道、缺组织性,产业“小散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出台产业扶贫政策50条,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以适度规模土地流转为基础,大力引进培育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的经营主体,采取“经营主体+生产基地+贫困户”模式,推动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融入生产加工链条各环节,从产业发展中获取更多收益。在合作中,政府负责引导、政策帮扶和监管,经营主体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回购产品、统一销售,贫困户负责订单生产。截至9月底,全县规模流转土地27.05万亩,发展合作社个,注册家庭农场家,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5家,其中有家经营主体与1.2万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特色产业5万余亩,养殖畜禽近17万只(头)。

  四、聚集各方力量,众志成城抓整合。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进行集中攻坚。一是整合资金项目。按照“渠道不变、各计其功”原则,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集中投放。年以来,全县扶贫攻坚整合投入资金11.67亿元,其中产业扶贫3.73亿元、占32%,撬动社会投入16.7亿元。二是聚合行政资源。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实行30名县领导和99个县级单位分片包干扶贫;优选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脱钩到贫困村驻村扶贫;落实名涉农、扶贫干部到基层指导扶贫。三是汇集社会力量。农业、扶贫部门通过策划包装项目,累计争取社会对口帮扶资金万元;建立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机制,有家经济组织与85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五、大胆探索创新,优化机制抓保障。产业精准扶贫,重在探索创新。针对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作用弱、贫困户增收渠道窄等问题,我们筛选确立了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土地流转等14种产业扶贫模式。针对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难以保障贫困群众特别是失能弱能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问题,我们探索实行了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一是股权收益扶贫,建立股权化资金万元,采取经营主体50%、村集体10%、贫困户40%的股权分配方案,每年按持股额的8%和资金效益的40%分别实行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二是基金收益扶贫,建立1亿元资产收益扶贫专项基金,经营主体按照带动重点贫困户情况有偿借用基金,并按照约定对重点贫困户支付固定收益和效益收益。三是信贷收益扶贫,政府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放大10倍向经营主体发放财政贴息贷款,经营主体按照约定对贫困户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四是旅游收益扶贫,每年安排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支持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采取定向用工、固定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四种模式计划投入资金3.3亿元,对全县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目前已投入万元,先期解决失能弱能重点贫困户户,预计户均分红0元以上。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赞赏

长按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bxgm/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