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山城
为重庆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不少观点让小新眼前一亮
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近日,中国工程院“医药院士重庆行”活动启动,来自中国工程院的14名院士走进重庆的医药企业、医院,进行调研、报告活动,为重庆医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据了解,此次“医药院士重庆行”是重庆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活动。本次活动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成千亿级医药支柱产业”为主题,让院士们为重庆医药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如何发展重庆医药产业
专家们这样支招
实现医药产业从现代化机械化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
活动期间,中国工程院“医药院士重庆行”战略咨询会召开。会上,对中药现代化颇有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提出,重庆应该在中药上实现从原料到制剂再到市场的“一条龙”发展。
张伯礼院士表示,在中药材的资源开发上,应该更加注重品质,种植更多的优质药材,生产出更有效益的高档原料药。多在创新药上下功夫,研究改良经典药方,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推动“中药替代计划”进程。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多打造类似于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10亿元级别的大品种药品,提高产业规模。我们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医药产业从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的2·0时代向数字化、智慧化的3·0时代转化。
发挥工业制造能动性,在医疗器械产业上多实现国产化
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在医疗器械生产上有着独特优势。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院士提出了一个观点:“发展医药产业不一定要在制药的道路上走到底。”
程京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有着良好的工业发展条件,不应该本末倒置放弃优势产业,用还未发展起来的制药领域“以卵击石”,而应发挥工业特色,在医疗器械尤其是重要仪器上实现国产化,为中国医疗设备生产作出贡献。
我国目前使用的重要医疗器械80%来自国外,对进口医疗设备依赖性大。程京院士认为,把医疗仪器用好,是可以有效帮助人们预防疾病的。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重庆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医药技术平台7个,拥有重庆医科大学等医药类高校4所,有“”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长江学者”5人。
与会院士认为,从整体来说,重庆的科研体系比较完整,医药技术平台、高等医学院校、各领域医学专家等均有涉及,但这个数值和比例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仍有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沈倍奋院士建议,重庆应该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医学人才。沈院士还建议,医院积极参与到GCP(药物临床质量管理规范)中来,医院是一种训练,同时对重庆市药企的产品走出去也是很有帮助的。
部分素材源自华龙网、重庆商报
|大家都爱读|
科技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券|科研项目管理改革
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万补助重庆为创新出大招|创新创业9大福利|教你申报高企高企申报中介名单|减税大礼包|你搞研发国家出钱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