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news盘点脑科学家里的

《论语·子张》里有一句大家非常熟知的话:学而优则仕。

我国的脑科学家里,也有很多人兼具领导才能。不仅在科研上成绩斐然,而且为所在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倾注心血。

Brainnews今天为大家简单盘点这些优秀的“脑科学政客”们。

01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

吴朝晖,男,汉族,年12月出生,浙江温州人,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在复杂服务计算和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CyborgIntelligence)等代表性方向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

学术贡献

在服务计算方面,提出了复杂服务计算理论模型与方法,主持研制了复杂服务计算支撑平台,产生了重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CyborgIntelligence)方面,提出了混合智能体系结构及脑在回路的信息处理模型;发明了多种脑机间智能交互、融合增强的技术方法,主持构建了听视觉增强的大鼠机器人等原型系统,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发表论文余篇,出版英文著作4部,授权发明专利余项、国际专利2项。

02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

骆清铭,男,博士,年出生,湖北蕲春人。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红外技术专业。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研究领域

1)面向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药物研发的光学分子成像研究

2)认知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光电成像研究。

学术贡献

年,他受聘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活体蛋白质功能的光学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骆清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余篇,获国内外专利20余项,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10余部,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0余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10余次,担任香山科学会议执行主席3次。他主持完成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获取小鼠全脑高分辨图谱”成果年12月发表于Science。与他人合作,还在NatureCellBiology,PNAS,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JournalofBiomedicalOpt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

03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

高天明,博士,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粤百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NeurosciBull副主编。

研究领域

1)脑损伤与修复机制及其应用研究;2)突触发育和可塑性分子机制研究;3)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4)脑损伤神经保护新靶点的研究;5)神经可塑性与精神疾病

学术贡献

在国内外首次发现“钙缺乏”是脑卒中神经元死亡的新机制,修正了传统的钙超载学说;并从“细胞内补钙”的新视角,发现了治疗时间窗长的神经保护新靶点。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胶质细胞ATP释放减少,并且ATP具有快速的抗抑郁作用,为抗抑郁治疗提供了新手段。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等基金课题,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医学研究领域顶尖期刊NatMed(IF:29.9)、神经科学领域顶尖期刊NatNeurosci(IF:17.8)和Neuron(2篇,IF:14.0)、精神病学领域顶尖期刊BiolPsychiat(IF:11.4)、综合权威期刊PNAS(IF:9.7)等SCI刊物上,被他引余次。国际权威专家在Nature和Neuron上各发表了3页专门评述高度评价其研究工作;在F0以“新发现、新药靶”为题高度评价其研究工作;在综述中评价道“开辟了BK通道研究的全新领域”。2篇论文被NatRevNeurosci(IF:28.9)以亮点文章予以推荐,1篇论文被评为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并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

04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

罗建红,男,年10月出生,重庆涪陵人。农工民主党。年5月参加工作,原浙江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委会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1)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突触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学术贡献

罗建红教授实验室长期从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R异质性、膜转运及突触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并探索其与学习记忆、神经元保护等生理病理意义。近年来主要采取自闭症小鼠模型研究社会行为缺陷的环路、细胞及分子机制,探索新的干预手段和药物靶点。实验室建立了从分子、细胞、脑片、整体动物及行为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包括清醒动物在体多脑区多导电生理记录分析技术,探索社会和情绪情感行为的多脑区多环路互作的动力学机制及其调控。

05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

郑加麟,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UNMC)药理与神经科学系及家庭医学系终身教授。

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巨噬细胞和神经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并着重探索诱导性神经干细胞对这些退行性疾病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1.神经祖细胞优化诱导及其功能鉴定;2.调控神经祖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的机制研究;3.细胞外囊泡在神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及释放机制的研究;4.神经干细胞修复阿尔兹海默病(AD)及帕金森疾病(PD)神经损伤的机制与途径。

学术贡献

已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余篇研究论著,包括StemCells、JournalofNeuroscience、JournalofImmunology,ProgressofNeurobiology和FASEBJ等国际期刊,他引次,H指数38。年获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Gilmore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年获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杰出科学家奖。现任《CurrentMolecularMedicine》和《TranslationalNeurodegeneration》杂志副主编;并长期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和“干细胞及细胞命运”等专家组成员、

06医院院长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

学术贡献

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余篇,总引用1万余次,在精神病学和睡眠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担任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主持编制了《中国物质使用障碍防治指南》、《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等一系列临床指南,为推动和提高我国精神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和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审校:Simon

资料来源:各大学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whct/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