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姜洁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力量,它具有四个方面的共同特征:本科院校的初级阶段、原本是专科教育的佼佼者、面对着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面临不断达标和提升的紧迫需求。但由于举办时间较短、办学资源紧张、管理体制惯性束缚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地方本科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面临特色尚不显著、社会声誉不高、学科基础薄弱、专业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能完全符合现代本科教育的需求和规律等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全国所地方本科高校的监测显示,其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合格率仅为57.11%,部分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占到专业总数的44.78%;教学质量控制合格率仅为57.82%;在地方本科高校中,有13%的学校新生报到率低于90%,新生报到率最低的本科院校只有73.06%。为破解这些现实桎梏,近年来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年)、《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年)、《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年)等一系列政策和战略规划,以建设应用技术本科为切入点,地方本科高校开始了以中央统筹协调、地方政府为主体的上下联动式转型发展探索,以全面推进高校分类治理,科学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境与价值诉求(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总体形势姜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意义更为深远,任务也更为艰巨。”一方面,国家顶层设计与整体战略部署已是大势所趋。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转型发展工作自年初启动以来,得到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共识。”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全国近所本科院校(含所左右独立学院)中,至少应有1/2以上的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或职业技能型院校。年6月,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地方高校组成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同时成立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年4月,所地方高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在省级政府的指导下,地方高校转型试点工作及其配套机制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山东省政府安排了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广东省专门设立了“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率先成立重庆市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湖北省批准了武汉商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等11所省属本科高校作为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的试点。河南省确定了安阳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的“专业(集群)转型试点”和河南工程学院等7所高校的“整体转型试点”。(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价值诉求姜洁1.地方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载体。姜洁教育部公布的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在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地方本科高校所,独立学院所。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又分为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高校所和年以前建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所。其中,年以来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已占我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5.2%,且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地方,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地市及所辖县市的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79.90%和97.40%,新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将大大提高地市、县市和广大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姜洁2.地方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实现省域高等教育由大变强的突破环节。姜洁到目前为止,除西藏、青海两省外,新建本科院校已遍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全国现有的个地级城市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分布于其中的个地级城市,占有率高达53.5%。一方面,从区域布局看,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是所在地市的唯一本科高校,他们通过培养行业人才,为区域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通过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源;另一方面,从区域高等教育结构模式来看,地方本科高校是省域高等教育“金字塔式”结构的宽泛基础,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新生力量,亟待通过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打造高教强省和内涵式发展新的增长极。姜洁3.地方本科高校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依靠和培育输送区域产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姜洁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进行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驱动结构的战略调整。其中,要素驱动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的关键。而要素驱动结构调整主要依赖高等教育加速培育和积累人力资本,尤其需要面向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各地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数量短缺、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年全国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从供求对比来看,各技术等级的求职者均供不应求(均在1∶1.5以上),特别是高级技能人力仍然较为短缺(均在1∶1.8以上)。而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的要求,到年,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总需求量达万人左右。潘懋元先生曾提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可以办成职业技术型本科,或者是应用型的专业本科。”地方高校通过紧贴区域人力资源需求的转型发展,可以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由传统“本科-学术人才”的单向式人才质量定位,逐渐分化为“本科-学术人才、应用人才、职业人才”的多向式人才质量定位,从而消解本科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满足区域劳动力市场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倾向(一)“急功近利”倾向姜洁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扩招、高等院校调整合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重大战略部署可以发现,政府的行政指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实施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则是行政指令被主要诟病之处。“急功近利”倾向主要表现为“好大喜功”的定势思维和“浮躁虚假”的惯性思维。一方面,“好大喜功”的定势思维较多地体现在地方政府的行政驱动层面。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整体推进,各地方政府会将高校转型效率作为考量教育政绩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因素,因而行政机关可能直接干预或强势插手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事务,引发各地本科高校转型出现“赶、超、比、拼”的无序竞争现象,造成“重速度、轻质量”和“重短效、轻长效”的不利局面。同时,地方政府越迅速推动区域内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就越容易引起国家的高度
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白颠疯早期证状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whct/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