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背景
学校:同济大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
绩点:4.61/5.0
排名:9/
获奖:上海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连续三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英语:四级,六级
科创:无
论文:无
夏令营录取: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九推录取: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
最终去向: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
1前言
我高考时的梦想就是去浙大,但是最后由于实力不济没有实现。在同济的几年里,我的表现也并不突出,排名一直在保研的边缘徘徊。相比于真正的大佬和牛人们,我的简历并不出色,甚至显得寒酸。在这里,谈不上经验分享,更多的是记录去浙大的过程,希望能帮助到心仪这所学校的学弟学妹们。
2准备过程
下面主要从课内成绩、竞赛、科研、英语和政策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我的准备过程。
2.1课内成绩
大一进入同济开始,我的成绩在学院内就是倒数,开始时真的对保研没抱希望,上课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但是庆幸我没有自暴自弃。每天除去上课外的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整理笔记刷课后习题,有不会的就像学院的大佬或者老师请教。
学习方法是最笨的方法,但是效果真的很显著。其实现在回想一下本科的课程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老师讲课时的难度以及平时作业的难度都是要基本高于期末考试的,真的只要肯花时间多下功夫成绩都不会差得离谱。
我第一学期的成绩是最差的,后来慢慢摸索到门路后,成绩也在一点点的提升。建议即将保研的学弟学妹们真的要抓紧最后一学期的机会,尽量地把绩点拉高,来保证自己能够拿到学院的保研名额。
虽然成绩在保研过程中只是一部分,但是它真的是决定你能否保研的敲门砖,成绩不足以拿到保研名额一切都是空谈。
2.2竞赛准备
大二开始,我着手开始参加一些学科竞赛,除去上述的有过获奖的比赛外,我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但都未能获奖。目前的竞赛大体可分为两类,面向个人实力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物理/数学/英语/力学竞赛)以及面向团队合作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前者主要考察个人实力与积累,后者更看重团队整体实力的发挥。
建议学弟妹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参加一些个人实力的竞赛,可以在保研过程中凸显自己的强项,同时可以找一些靠谱的队友一起去参加一些团队竞赛,获得好结果当然不错,团队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发光发热。
总之,竞赛是一个可以全面锻炼个人能力的环节,可以为大家的简历添砖加瓦,建议即将保研的学弟学妹们尽可能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参加多学习,但是尽量不要划水,真的有所收获才能在面试时与老师侃侃而谈。
2.3科研准备
很遗憾,在本科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发表过论文,但是我很早就开始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算是在研究生之前对科研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方面有条件的学弟妹们可以尽早地找到本科心仪的导师,进入他的课题组去参加科研论文的相关工作。多熟悉科研论文的写作流程与大体架构对日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发表见刊当然很好,如果不能也收获了这方面的经验与能力。
2.4英语准备
很多同学高考时英语成绩都不错,但到了四六级时候都显得手忙脚乱,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推移英语的感觉不断地退化,加之本科英语课程学分较少,很多同学可能没有花费很多时间。
我当时是在大一一年里一次性通过了四六级,因为刚刚高考结束,英语的感觉还没有退化很多,一鼓作气考下来后真的可以为大家节省很多时间。建议还没有通过或者对成绩不满意的学弟妹们抓紧最后一次机会,考前多刷刷题,争取高分通过。
2.5政策了解
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我确定了几所目标院校,然后再空闲时间通过各个高校的研招网以及保研论坛的相关板块了解经验信息,也联系了一些往年的师兄了解细节。这方面大家根据个人情况,在空闲时间尽可能多了解即可。
3保研过程
由于我在浙大的准备过程中花的时间最多,了解到信息也最丰富,这里主要介绍浙大的保研过程。
3.1时间节点
(1)夏令营
浙大机械夏令营只招收直博生,不想读博只能在九月份走九推。夏令营一般在七月上旬左右,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