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发出灵魂拷问:减负最终减了谁的负?
网上看到一位这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一年级,每天回家都没有作业。本以为孩子是在学校延时写完了,问孩子说延时是读书。
她想可能是孩子表达不清楚,她就问老师,老师没有回复,她又问了其他班级,才知道“这个学校都这样,没有作业。”
家长认为没有作业,老师也不用批改了,言外之意是老师轻松了。
再就是也没有单元测试,没有月考,只有一个期中考试。考试后娃说,老师不想看他们的卷子,据说太差不敢通知家长。
“双减”减轻学生负担,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它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不得公布分数,排名。
学校这样做,不就是在实施“双减”吗?但是家长急了,焦虑了,准备家里放好练习册,天天带娃读书、写字、算数,可是如果娃上了高年级,辅导不了,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负”没有减,学校给孩子减了,可是家长不给孩子减啊!孩子有做不完的“妈妈牌作业”,家长还给自己徒增了负担。
“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这样一来,虽然学校想给孩子减负,可是家长们不适应了,孩子没作业怎么行呢,就自己给孩子加作业。结果是孩子的作业负担没有减,孩子累家长也累。
家长的言外之意是给老师减负了,没有作业,老师轻松了,不用改作业了。
这样的家长不是个例,很有普遍性,太卷了,可以说都有点“不正常”了。
正如另一位家长说,自己娃也是一年级,一年级回家没作业,家长就慌了,就给孩子买作业做,孩子分数考低了,或者错了几个,就接受不了,痛批孩子一顿。
这样的家长,真的让人觉得太窒息了。心疼这些孩子啊!
即便有那么几个家长不卷,也是“坐立不安”。
一位家长说,本来自己一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放学只抓复习预习还有睡前阅读,学校没布置作业,也没有妈妈牌作业,结果被身边的朋友给卷到去买练习册了,也开始焦虑了……
小学不双减,孩子未来走不远
我们在网上见到不少孩子在本该快乐的童年,做出反常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大笑?为什么会放声大哭?为什么会和小朋友大打出手?为什么会独自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为什么会讨厌读书?为什么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为什么越长大越不听话?……
孩子每天围着作业团团转,妈妈围着孩子转,见不得孩子玩一会儿,对孩子的关心少了嘘寒问暖,多了“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早上7点半进校,晚上五点半回家,接着还是作业,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没有时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怎么做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孩子?怎么能有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孩子真的会厌学,未来走不远的。
正如北大斌斌所说,我们看看小学教学大纲都改了,语文新课标,鼓励大家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去做生活主题下的阅读数学。
数学的核心素养是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
也就是说小学要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生活化,因为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学起来才轻松,有兴趣才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内驱力。
而如果孩子每天埋头在繁重的作业中,奔赴于各个培训班,整天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甚至户外活动的时间都没有,孩子怎样观察生活,怎样思考生活,怎么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孩子的童年,好奇心、想象力、思考力都在慢慢地被扼杀。
教育不是短跑,想让孩子未来走得更远,小学时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比刷多少道题更重要。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意愿比天天催着逼着写作业强无数倍。
孩子才上小学一二年级就厌学,真的很可悲。
被逼着学习的孩子,初中叛逆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也不少。
正如开头那位家长所说,学校没有作业,她天天给孩子加作业,辅导,孩子大了辅导不了怎么办?
可见,家长的思想都跑偏了,不是想着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如果让孩子自主学习,而是想着如何给孩子加作业,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大了,初中高中确实辅导不了了,此时如果孩子不会自主学习,注定学习后劲不足。
“双减”是正确的,但是家长已经“病了”,时刻紧绷的神经让你觉得不卷,就要躺平,而忘记了在不卷和躺平中间还有一个正常状态。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
小学低年级,我们不需要带孩子刷那么多题,只需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少打击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这些都是孩子以后自主学习的保证。
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你会发现计算出错的原因,又回到了一二年级的加减法。五六年级数学题读不懂,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
不需要跟风,不需要追求速度,只需跟着自己孩子的节奏来,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做好预习复习,不会的题,周末找几个同类题练习一下,而不是盲目大量刷试卷,搞题海战术。
想要孩子以后学习后劲足,我们就不能让他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人生很长,前路漫漫,从六岁就讨厌学习,真的很可悲。
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很多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就在这一时期形成,并且会对以后的人生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更多精彩阅读:
一二年级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刷题上,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后劲足
小学阶段,每天雷打不动地做3件事,孩子学习习惯好,学习后劲足
班级第一的背后,是晨读的习惯,孩子晨读,做到“2不读3读”
孩子成绩优异的背后,是家长的陪伴,1-6年级抓重点,学习后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