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超本科
高职院校已成技术创新“孵化器”
届届届
湖南在建的卓越高等职业院校21所,一流特色专业群个;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本科,本省就业比例达58.4%;全国技能大赛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这是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递交的年度“成绩单”。2月11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从湖南省教育厅获悉,《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已经出炉。数据显示,我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70所,在校生数56.04万人,办学规模排全国第5位。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黄京
就业率略高于本科生
我省高职院校培育出多名“大国工匠”,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高爱明就是其中一位。她是昆明铁路局昆明工务机械段目前唯一的“90后”女司机,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完成铁道线捣固作业余公里,先后荣获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8.12%,比本科生就业率(87.39%)要高。届毕业生就业起薪点为元,比上届高出元,增幅为4.9%。年全省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为96.46%,34所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达%。在被称为职教界“奥赛”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湖南高职院校共获得一等奖34个、二等奖66个、三等奖51个,获奖总数达个,列全国第一。
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全面启动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湘商文化院、湘商创业院、公益活动基地、湖南商会四大湘商文化育人阵地,开设教学课堂、活动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四个湘商文化育人课堂,着力打造“湘商”专业群,形成了与“湘商”高度对接的专业结构,学院现代商务、商贸流通、旅游管理三个专业群被确定为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年全面启动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共立项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个,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特别是湖南一流特色专业群中立项了“湘绣”“湘菜”“湘瓷”“湘茶”“湘戏”等一批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湘字牌”专业群。同时,立项了“湘铁”“湘工”“湘商”等一批服务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新兴优势产业的“湘字牌”专业群。一流“湘字牌”特色专业群总数达20个。
建设教学标准,打造“金课”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学年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40名学生进行留级;长沙民政职院对未修满学分的学生发出“退学警示”;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三级学业预警制度,学校和家庭合力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年,全省高职院校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门,自主建设校级精品课程门;先后开发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5个、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45个、专业技能抽查标准59个、对口招生考试标准17个,承担开发(修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53个。
校企合作培养“湖湘工匠”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构建“双导师+三融合+多证书”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学校现有现代学徒制学生80名,其专业技能普遍高于普通班学生。年,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现代物流设计大赛中,与58所本科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荣获一等奖。
年,湖南立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10所,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三,立项总数达19个,在全国排名第五;立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4个;市校两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达个。全省高职院校订单(定向)班级数达个,订单(定向)学生数为人。全省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个、大师名师工作室个。
本省就业率达58.4%
年,新增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点个,撤销与区域主导产业相关度不高的专业点71个,专业点总数达个,本年度共有名毕业生留在湖南就业,占就业毕业生的58.4%。年,全省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分别达.98万元和.10万元,较上年增长66.04%和.15%,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1万元。
声音
“蓄水池”“孵化器”
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余伟良介绍,今年是我省第八次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全面梳理展示了奋进中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诸多亮点。在他看来,年,我省职业院校围绕我省支柱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专业调整,根据产业办专业,服务产业谋发展,积极增强与产业的融合能力。“可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跃上了新高度,已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接下来,我省还将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