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爱与创造rdquo一所

“爱与创造”:一所新学校的文化自觉

曹红燕

*本文刊登于《江苏教育研究》·1B,系无锡市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科创在线,赋能未来”建设成果之一。

摘要: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本于身份基因认同、源于教育价值回溯、基于学校个性省察,确立了“爱与创造”的学校文化表达。“爱与创造”联结现实与未来,指涉人文与科学,兼容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引。在实践中,“爱与创造”既是生命关怀的逻辑起点,又是生命成长的策略途径,更是校园生活的终极价值。

关键词:“爱与创造”;学校文化;生命关怀;生命成长;校园生活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默认和遵循的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它以有形或无形的力量,成为学校高质量办学和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所建校仅两年多的年轻学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省锡实二小”)吸引人们目光的,不仅是无锡首个拥有一万多平方米的地下智能接送系统的现代化学校,更是自诞生之日起就向内谦恭求索、自我觉知,向外无畏开拓、自发行动的精神。学校建构了“爱与创造”校本文化体系,在推动学校高品优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赓续与锚定:“爱与创造”的价值追寻

省锡实二小将“爱与创造”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达,既是本于身份基因认同的文化植根,又是源于教育价值回溯的文化循脉,更是基于学校个性省察的文化立本。

(一)文化植根:身份基因的认同

省锡实二小独立建制于年9月,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锡中”)集团校之一,省锡中百年教育哲学为这所新校注入了优良教育基因。年教育先贤留下的“诚敏”校训,“真实不欺之谓诚,择善践行之谓敏”,将真诚良善有爱的因子刻入了省锡中的血脉,至今仍激励着代代学子坚毅奋进;省锡中秉持“大爱大智”的教风,“勿懈勿怠,作民之良”的学风,将“爱”置于教育行为的首位,将“智”对标教育行为的专业水准。年全国两会上,省锡中校长唐江澎更是鲜明地提出了“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1],进一步澄清了教育使命和育人价值。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胸怀家国天下,用智慧创意建设美好世界,这是对个体生命完整的成全,是对“教育是爱的行为”的最好应答,更是“一所迈向现代品性的中国高中”育人主张的独特宣言。

(二)文化循脉:教育价值的回溯

先贤说:“仁者爱人。”历史长河中,爱是永恒的教育注解。“爱满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作为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着炽热的生命力;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古往今来,“爱”既是教育价值的旨归,也是好的教育行为的追求。创造是教育的另一个母题。陶行知先生先后发表《创造宣言》《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章,提出了“创造的儿童教育”主张,呼吁更多的人用创造之力去改造旧的世界,倡导教育应培养创造之人,“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2],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2],至今读来仍撼人心魄。叶澜教授也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3]。陶行知视创造为教育对象最重要的印记,叶澜认为创造是教育过程的独特魅力,都高扬了教育中创造的价值。

(三)文化立本:学校个性的省察

省锡实二小位于国家级开发区——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毗邻惠山区科创中心、生命科技园。这是一片充满着“科学气息”的土地,几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多个院士工作站正孕育勃勃生机。学校将“科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及发展特色,已获得多家高新技术单位的支持,在中德美联基因检测中心、“火眼”实验室等机构建立了多个教育基地。一方面,科创园中的高新精尖技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科技工作者,都可成为学校育人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人才源源不断的注入。今天的省锡实二小的学生,将来就有可能成为这些高新精尖企业的一员。作为劳动者的他们,精神品格越丰满,知识技能越扎实,创造能力就越强大,就越能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一所现代化学校,省锡实二小既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又应引导学生涵养品格,培养创新思维,为将来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奠定基础。

二、理解与阐释:“爱与创造”的内涵解读

作为一种价值统摄,“爱与创造”是方向,是信念。对“爱与创造”做出校本阐释,关系到学校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厘清与思路的进一步明晰,进而关系到学校文化的落地落细和办学行动的路径路向。

从教育目标维度来看,“爱与创造”联结现实与未来。教育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whct/10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