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中学生综合
-年期间,由于独立学院转设,一大批“新大学”随之出现,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的报考季”。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和考生面对这些“新大学”时,既没有历年数据作为参考,也不确定该不该选择这些学校,着实增大了报考的难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往年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仅靠自己“好听的新名字”,吸引了很多高分考生报考,在招生中收获了一大批好的生源,历年的院校投档线也节节攀升。高考报志愿时,要想分辨出这些“新大学”,就要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这些“新大学”是如何诞生的?
这些“新大学”的诞生,源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中提到,到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原则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
主要的转设路径有三种:转为民办、转为公办和终止办学。
1.转为民办:办学协议完善,办学主体间权利义务划分清晰,办学条件达到本科高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可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2.转为公办:无社会举办方(指由公办高校单独举办,公办高校与学校基金会、校办企业、医院、校友会或学校工会等下属机构合作举办,以及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下同)或社会举办方拟退出举办、地方政府有条件承接举办的,鼓励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3.终止办学:已停止招生,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转设,或举办者主动提出且条件具备的,终止办学,撤销建制。
此外,《方案》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也可因地制宜提出其他转设路径,经教育部同意后实施。
全国独立学院的最新转设情况
截至当前,全国仍有所独立学院尚未完成转设,其中约24所已进入拟转设阶段。目前剩余独立学院较少的省份有重庆、安徽、河南、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均只剩下1所独立学院。
全国尚未完成转设(包括表中拟转设、待公示、未转设的学院)的独立学院具体情况如下表↓↓↓
说明:①“已转设”为教育部公示转设;②“拟转设”为省教育厅/市教委公示转设;③“待公示”为已筹备、有进展,但暂未被公示;④“待停办”和“已停办”分别为即将停办和已经停办;⑤“未转设”即暂无转设消息。那么,还有哪些学校是经过教育部公示,正式完成了转设升级的呢?全国已完成转设(包括表中已转设、已停办、待停办的学院)的独立学院具体情况如下表↓↓↓
说明:①“已转设”为教育部公示转设;②“拟转设”为省教育厅/市教委公示转设;③“待公示”为已筹备、有进展,但暂未被公示;④“待停办”和“已停办”分别为即将停办和已经停办;⑤“未转设”即暂无转设消息。面对“新大学”,今年该如何选择?
那么在今年的志愿填报中,面对我们此前不太熟悉的新改名的高校,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他们的分数或者说报考热度应该如何估测呢?
福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各位考生和家长分析:
1要了解“新大学”的历史沿革首先,要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它是由原先哪所院校改名而来或合并而来,也就是需要了解他的母体学校是什么。如:南京传媒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多所高校(一般多为省内高职院校)合并后,设立的“新大学”。如:江苏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本科学校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报考建议◆对于直接改名转设的独立学院而言,家长和考生可以直接参照原学校的历年分数进行报考,当然,名称的更换会给今年的投档线带来一点点影响,从整体来看的话变化不会太大。
◆对于合并转设的独立学院来说,情况稍微有些复杂,不仅要考虑合并前每所学校“各自”在考生所在省份的历年录取分数,还要考虑合并之后的其他变化,如是否转成公办院校、主要的办学地点是原先哪所学校的校区、新的招生计划数是否是原先两所院校招生计划的简单相加等,对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