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年,年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现辖秦州、麦积两区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总人口万。年平均气温11℃左右,年降水量毫米左右,境内海拔—米,气候宜人,景色秀美,素有“陇上江南”之称。
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年的文明史、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多年的建城史,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水工业基础较好,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电子封装测试、中高压开关柜、风动工具、石油钻机电控系统等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装配式建筑、军民融合、航空维修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产品制造等新兴产业正在培育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竞争优势。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0多个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项目承载能力较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天水农业特色鲜明,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农林土特产质优品繁,果品、蔬菜、畜牧产业化程度较高,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清水核桃、下曲葡萄、甘谷辣椒、武山韭菜等农产品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高新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广阔。天水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现有旅游景区景点处,其中5A级1处、4A级7处。明代建筑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遗址卦台山,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麦积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5A级旅游景区,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石窟艺术走廊”,天水的山、水、林、泉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城、寺、观、阁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是旅游休闲的理想胜地。
天水区位优势明显,是兰州、西安两大省会城市居中相向的重要节点城市,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天水至平凉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和国道、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静天高速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运网络。天水机场开通了直飞天津、杭州、南京、重庆、西安5条航线,通过“一票到底、代码共享”模式,开通了天水经西安往返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航班,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天水生态环境良好,是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植被丰茂,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林地面积万亩,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藉河、渭河风情线、岷山生态公园、马跑泉公园、人民公园和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天水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政策机遇叠加,投资环境优越,发展空间广阔,是国内外投资者创业兴业的热土。天水劳动力资源丰富,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机构集中,天水白娃娃、羲皇故里建筑工、羲里娲乡家政大嫂、陇上江南缝纫工、龙城飞将保安、张家川伊香拉面师等劳务品牌深受市场欢迎,农村富余劳动力接近百万,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天水投资环境良好,投融资政策优惠,服务优质高效,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浓厚,是广大客商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学校秉承“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精神,立足自身实际,紧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趋势,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等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明确了立足陇东南、服务甘肃省、走向全中国的办学定位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利用2年时间从“转型到基本定型”、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从“基本定型到高水平”的建设步骤。
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64个教学系(部),4个教辅单位,24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28个校属科研机构,29个院属科研机构;有1个教育部备案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3个省级及地厅级科研机构(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校地共建平台2个),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占地亩,校舍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种,数据库40种;教学仪器设备值2.41亿元,固定资产10.27亿元。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有教授(研究员)人、副高级职称教师人,有博士学位教师人(含在读)、硕士学位教师余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0余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飞天学者、师德标兵、园丁奖获得者、教学名师、四个一批人才、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90余人。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获奖励。
学校现有中国史、生态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群,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和数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主办的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及台湾地区的多所高校签署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已选派余名优秀学生赴国外及台湾地区高校和教育机构学习。自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5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
*以上图片/文字转载自天水市人民政府、天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