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甾体药物化学家廖清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1月17日逝世,享年97岁。
廖清江教授一生热爱祖国医药事业,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殚精竭虑为国家研发甾体药物,培养药学人才。研发了12个国内首创并已投产的新药,在我国甾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甾体药物的国产化研究上成果卓著,在研究开发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类的甾体药物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年获卫生部颁发的表彰证书,由他领导的校计划生育药物研究中心于年被国家教委与国家科委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年获首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研究奖药化学科一等奖,年因主持研发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爱普列特及其片剂成绩显著,被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计委与国家经贸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根据廖清江先生遗愿和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不设治丧委员会。
廖清江教授生平:
廖清江教授年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抗日战争期间成为流亡学生从南京经武汉到四川,中学阶段五易就读的学校和不稳定的学习环境,培养了他善于自学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年在重庆被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录取就读于4年制的药学专业,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先后从事有机化学教学,药物合成与新药研究以及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导师等已60个春秋。曾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30年,在工作中培养和建立了一支既善于教学又能从事科研的师资队伍。年总结长期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所积累的教学经验,编写出版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参考书,这是一本深受同行师生及广大读者欢迎的实验指导书。对年轻教师起了指导作用,提高了他们指导实验的效果,对学生则从理论引导和结合实际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该书的特点是对书中每个实验内容的成败关键及相关细节,都无保留地、作了详尽注解与说明,让学生自己能体会和总结出实验成败的原因。年、年与年先后3次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年主编的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曾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首届优秀图书奖与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年被校领导派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著名化学家黄鸣龙教授的亲自指导下进修甾体化学,从事甾体药物的原创性研究2年有余。恩师教诲终身难忘,明确了研究新药的目的是为国为民,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从此成为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座右铭。
长期以来,他结合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从国情出发,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与老年病用药为目标,利用国产资源和采用有机合成技术,研究开发甾体药物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等。40年坚持不懈、艰苦探索、踏实工作,总计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5项,国家级与省级新药研究课题12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根据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采用产、学、研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合成新药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国产化开发,使科技成果及早转变为生产力。迄今为止,属国内首创并已投产的新药共12个,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后被批准开始临床研究的原创新药1个。先后被认定的国家与省级科技成果和奖励共22项。
他热爱祖国,对本职工作一贯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对科研善于联系实际,重视社会效益,在出人才与出成果两方面都成绩显著,年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年获卫生部颁发的表彰证书,由他领导的校计划生育药物研究中心于年被国家教委与国家科委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年国务院表彰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发给政府特殊津贴至今。年获首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研究奖药化学科一等奖,年他因主持研发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爱普列特及其片剂成绩显著,被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计委与国家经贸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根据国家需求研发新药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并鼓励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当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生殖健康的新概念后,我国又据此拓展与丰富了基本国策的内涵。为使人的生命各个阶段的不同时期,保持生殖系统及功能良好运行,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及健康性生活等方面开展了有关药物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国家的上述需求,为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发展生殖健康事业研究开发相关甾体新药,廖清江教授先后对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用的甾体药物进行了如下研发。
年自行设计与合成的醋酸烯诺孕酮,为自主创制国产避孕新药奠定了研究基础,从“七五”攻关至今,按国家对原创第一类新原料药及其单根型长效皮下埋植剂的申报要求,经过20多年的科技攻关,到年就完成了临床前的全部研究工作,年7月已被批准临床研究。
70年代初应江苏省邀请,协助扬州制药厂研究开发全合成避孕药18-甲基炔诺酮,所主持与完成的研究工作为该厂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该产品曾获年全国科技大会奖,为早期计划生育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针对从孕酮受体拮抗剂中研发抗早孕药物的发展趋势,90年代协助浙江仙居制药厂(现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米非司酮产业化开发的部分研究任务,并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为其顺利投产上市创造了条件。
此外,还采用自行设计的反应路线与合成方法,研制了抗早孕药奥诺司酮,避孕药醋酸诺美孕酮,3-酮基地索高诺酮及屈螺酮等,它们均为国外新上市或临床研究所用剂型的新甾体原料药,为我国计划生育用药的更新作好了技术储备。针对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国内生殖健康用药的需求,80年代他还采用国产醋酸去氢表雄酮为原料,研发成功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药达那唑与大龄妇女分娩时子宫颈成熟促进剂硫酸普拉睾酮钠。这两个国内首创的甾体新药,均曾被列为为江苏省科研项目。它们及其制剂先后由扬州制药厂投产并填补了国内空白。现产品销售已遍及全国,并被中国药典年版收载为法定药物。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与老年人体内甾体性激素水平改变相关的老年病用药需求,他又拓展了生殖健康用药的研究范围,并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为主攻方向,采用黄体酮为原料与自行设计的合成路线,研制成功非那甾胺,促进了国产化的开发。国家化学药品第一类新药爱普列特经“九五”攻关,采用创制新试剂替代进口试剂三氟甲基磺酸酐,实现了所需合成原料全部国产自给。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江苏扬州制药厂)已于年被批准投产上市。此项成果年曾被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计委与国家经贸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优秀科技成果,年又被评为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还加强了设计合成新药与活性筛选相结合,与有关单位合作研究新5α-还原酶抑制剂,并获国家新药基金立项资助,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新药的研究实践中,实现了研究甾体新药由仿制向创制过渡。
坚持产学研三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已投产上市的12个合成新药都是在实验室完成合成研究并制订好新药质量标准后,就争取企业早期介入。在研发实践中推进产、学、研三结合的协作实体,彼此既密切配合又合理分工,及时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优点是缩短了研发周期,协作各方面都能在研发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结合国情实际进行技术创新是促进新药产业化的关键,廖清江教授经常根据合成新药时所涉及的反应原理与变化规律,优选反应路线与优化反应条件对合成方法从技术上进行自主创新研究,例如参考国外文献或专利方法研制新药时,都需经过“仿中有创”与“仿创结合”的再创实践后,才形成便于国产化的生产工艺,解决了许多影响或制约投产的实际问题,诸如收率低、纯度差、原材料不能自给、反应条件或设备要求过高,三废严重污染环境或对生产者劳动保护不利等。例如在研制白内障治疗药治障宁、降血脂药呋咱甲氢龙(原称去脂舒)、脑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爱普列特等都曾遇到上述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后所获的成果,均已被合作企业投产时采用。
适应国内用药需求充分开发利用国产资源,是他促进新药国产化获得成功的另一特色,例如采用我国南方经济作物剑麻残渣中所含的甾体皂素研发出关键中间体表雄酮,并以此为原料研制促蛋白同化药与肌肉松弛剂等两大系列的各种新药产品,既使国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为我国甾体药物的发展拓宽了原料来源,“剑麻皂素的开发利用”成果于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降血脂药呋咱甲氢龙的合成工艺还革去了苯、亚硝酸叔丁酯等有毒物质,并使反应周期缩短、产品产率提高、劳动条件改善。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及其注射剂也于年获准生产,改善了临床用药依赖进口的状态。
此外,当了解到食用植物油精炼加工后油渣内的植物甾醇经发酵后可制取ADD(甾体中间体雄甾二烯二酮),为了将此甾体新资源合成甾体药物,他又及时主持并完成了从ADD合成雌酮新工艺的研究任务(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04-05),其后又在此基础上首先在国内研发成功雌酮硫酸酯哌嗪及其片剂,并于年获得了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为国内围绝经期妇女的潮热、出汗症状提供了缓解用药。
重视人才培养并热心信息服务
结合上述科研工作,廖清江教授已为国家培养了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11名,指导博士后研究生1名。并还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从重视考试成绩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体现在指导论文研究工作的实践中,要求研究生能善于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正确运用基本操作独立进行药物合成实验的工作能力;仔细观察反应现象、能灵活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对反应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能用正确与精练的中外文字与语言交流研究成果的表达能力;熟悉近代电脑技术与网络知识、正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他在80年代还曾接受国家医药管理局的委托,为全国甾体药物生产药厂技术骨干主办了“甾体药物化学进修班”;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技术高级师资讲习班”中担任学术主持人。此外还协助广东药学院办好药学信息专业并讲授“新药研究开发与信息”专业课程,培育后继人才。
为了促进国产甾体药物产品结构调整,90年代又为全国甾体药物协作会主编了三期“甾体药物研究开发信息通讯”;在经贸委主编的“国家级化学医药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三辑)”中推荐与撰写了“甾体药物”,为“化工百科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编写主词条“激素”与“甾族化合物”,为“药物化学进展”第一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撰写“甾体药物化学的新进展”。从年起主编“药学进展”至今,及时介绍国外新药研究开发及其应用的信息,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信息成果二等奖;为国内核心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房杂志和中国药学年鉴从创刊起担任多届编委,进行撰稿组稿与审稿工作,还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处方药杂志,抗感染药学杂志编委;曾主编过的“药学前沿”丛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也为国内执业药师与药学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药学前沿领域最新进展的信息与资料。
从70年代起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学会甾体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历届全国甾体药物学术年会和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列届全国甾体药物生产技术交流会,他都应邀参会并以专题报告综述当时全球研发甾体新药进展概况的信息。从80年代至今,他每年还多次应邀出席由政府主管部门或相关协会主办的专业会议,例如全国医药科技工作会议(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主办)、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国际制药前沿技术产业化论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精细化工原料及医药中间体技术进展及市场前景研讨会(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与中国医药化工网主办)等、在上述会议上,他的专题报告内容都围绕新药研发的进展介绍信息,结合行业发展探讨策略。通过这些信息服务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也都产生了一些促进作用。
廖清江教授6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始终坚持办实事,说实话,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为国为民所作的实事能为母校的业绩增砖添瓦,这必将激励我们中国药科大学师生不断前行!廖清江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药大人都在看<<时光不老,砥砺前行,我药84岁生日快乐!“皿上添花”又来袭,这是我“药”的科学艺术品
五人清北,全员保研!我药的这个班级为何如此出圈
双十一药大版购物清单驾到,速来!编辑|秦俪玲
指导|王琳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