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是,“清北复交”是中国名校阵营的“四大天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每一所学校叫出来都名气响当当。
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城市,能源源不断吸引到清北复交的应届生,大概率会让竞争力提高好几个等级。
小编找来了这四所大学发布的年就业质量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我们能够观测到名校毕业生的大致流向。
最近4四年来,清北毕业生留京比例逐渐下降。
而广东,特别是深圳,成为承接北京学子外溢的最大赢家。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广东对“清北复交”毕业生的超强号召力。
清华毕业生去向:华为第一,腾讯第二首先来看清华大学。
就业:爱去大科技公司、央企和党政机构
如图所示,清华应届毕业生最喜欢去的企业,主要是大科技公司、央企和党政机构三类单位。
其中央企有11家,科技巨头有6家,党政机构有4家,其他3家分别是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汽集团。
24个单位中有20个为企事业单位,总部(或外企中国区总部)在北京的有14个,在深圳的企业有3个,在上海、广州、杭州的分别有1个。
城市:博士毕业生留京比例最高,上海广东成为热门选择
如图所示,清华博士生毕业后,留京比例为49.7%,而去到上海、广东的均为9.1%。
意料之中,留在北京的博士人数依旧占据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上海和广东!
但是对比以前的数据,会发现清华最近4年的留京比例逐步降低。
除了本科,清华硕士和博士留京就业的比例也有所降低。
但由于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两类毕业生仍然保持了较高留京比例,远远高于去到广东和上海的。
北大毕业生去向:华为第一,腾讯第二再看北大。
就业:热爱大科技公司和央企
那么,北大毕业生最喜欢去哪些企业呢?
你没看错,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仍然是华为、腾讯两家深圳企业。
北大学子和清华学子一样,最爱央企和大科技公司。
排名前12个单位中,有6家央企,3家科技公司,而中科院、北京大学、深交所也是级别相当高的事业单位。
从就业地区来看,前12个单位中,有8家在北京,3家在深圳,1家在杭州。
城市:比清华毕业生更爱去广东
那么,北大应届生就业最喜欢去哪些省份呢?
北大学子就业的留京比例和清华大致相当,均为40%左右。
但和清华不同的是,北大毕业生对广东的兴趣远远高于上海,就业去到广东的比例高达21.94%,去到上海的只有6.2%。
数据显示,北大毕业生的留京比例,近年来亦呈现降低趋势。
年,北大本科毕业生的留京比例还多达58.04%,到年则降低到21.99%,而去到广东的比例则增加至32.62%。
有意思的是,北大毕业生不仅对北京的兴趣降低,对上海的兴趣似乎也在逐渐降低。
特别是本科生,去到上海的比例从年的7.39%降至年的1.42%。
我们再结合近年来一些热门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来看:在广东,学历很值钱,知识有价值!这或许也是广东吸引人才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
为支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广东省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其中,省级财政-年预计投入63亿元,人均投入约12万元,支持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支持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
一是支持吸引国(境)外优秀博士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优化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出站后留在广东工作的,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二是支持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工作。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分别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对国(境)外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另给10万元生活补贴;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万元资助。
三是支持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对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所发生的人才引进成本由财政按核定金额的2%进行奖补。
四是支持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整合海外工作站点资源,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对每个人才工作站给予50万元建站补贴;打造离岸研发中心、海外孵化基地及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就地吸纳优秀博士和博士后,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每年面向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邀请名代表来粤交流,每人给予5万元补贴。
丨以下是北大毕业生签约城市分布图:
如图所示,北大毕业生离京之后的首选城市是深圳,其次是上海、杭州、天津和广州,特别是对深圳情有独钟。
复旦毕业生:最爱去的10企业5个在深圳城市:复旦毕业生更喜欢留在本地
复旦毕业生的留沪比例,高于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高达73.86%。
而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只有40%左右。
显示复旦学子对本地就业机会的较高认可满意度。
除了上海,复旦毕业生就业,去得最多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浙江。
另有数据显示,复旦届毕业生中共有人赴长三角(除上海市)就业,占协议就业人数的8.29%。
共有人赴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协议就业人数的5.33%。
共有人赴京津冀地区就业,占协议就业人数的3.35%。
就业:复旦学子爱外企
那么,复旦学子最喜欢去哪些企业呢?
小伙伴们没看错,第一名还是华为,但第二名是外企,腾讯只排到了第四名。
和北大、清华不同的是,复旦学子对外企的兴趣似乎比对央企更高。
TOP10单位中,出现了安永、普华永道两个跨国公司,二者均为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而央企只有工行一个。
从地区来看,这10个单位中,有5个总部在深圳,4个在上海,1个在北京,显示深圳对复旦学子的超强吸引力。
当然,华为、腾讯、平安、招行等深圳企业均在上海设有分公司或者研发中心,去到这些企业的复旦毕业生,不一定是去到深圳工作。
上海交大毕业生:第一华为,第二上汽城市:交大毕业生爱留沪
交大毕业生的留沪比例约为73.84%,和复旦基本相当,亦远高于北大、清华的留京比例。
除了上海,交大毕业生去得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相关数据如下:
就业:交大学子就业首选科技公司
那么,交大学子最喜欢去到哪些企业呢?
是的,华为仍然承包了第一名。
第二名是上汽这个本地巨头,腾讯排到了第三名。
和复旦学子不同,交大学子对外企的热衷度似乎不太高,前16个就业单位中,没有一个是外企,央企也只有两个。
其他大部分为上海本地企业和深圳、杭州的科技公司。
从区域分布来看,前16个就业单位中,总部在上海的有6家,在深圳的有4家,在北京的有3家,在杭州的有2家,在无锡的有1家。
丨以下是其他受到交大毕业生青睐的企业:
全文梳理下来,小编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华为对中国顶级名校学子具有超强吸引力。
“清北复交”四所顶级大学毕业的第一流向,全部是华为。
华为每年近千亿的研发投入,现在明白都花到哪里去了吧?
任正非先生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采访发言,坦诚又从容,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企业家的大气、底气、和气和真正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格局。
任总的发言有一个思想非常重要,那就是创新。
必须是全球创新,是开放创新,没有什么完全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很难成功。
华为在全球设立数十个研究中心,多数都不在中国本土。
正是以包容开放的胸怀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才造就了华为今天5G领先全球的格局。
参考资料:各大高校平台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青塔、综合老九学堂(侵权联系删除)
“博士就业交流群(ID:)”为了方便博士交流就业相关资讯,特为博士群体提供博士就业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加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