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江津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扎实推进城市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四大工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保障、行业综合监管),取得了积极成效。
江津区召开医改工作动员部署会。
围绕主线稳妥推进医院综合改革
江津区坚持医院综合改革这条主线,协同推进药品保障、考核管理、社会办医,年9月9日零时平稳实施医院综合改革。医院精细化管理,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措施,规范设立便民门诊,开展志愿服务、一站式结算,引导患者错峰就诊、便捷就医。大力推行网上预约挂号、床旁结算、手机支付等便捷服务和远程诊疗服务,给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便利。
江津医院在门诊大厅等公共区域公示医改前后医疗项目价格对比。
“没想到今天挂便民门诊不到半个小时就拿到药了,医院拿点药,基本上要花半天时间。”家住江津城区的刘婆婆谈起就诊开药经历,满脸的不可置信。刘婆婆患高血压10多年了,医院买一次药,之前挂专科门诊号,但因就诊的患者多,等待的时间也长,医院耗上半天时间,让刘婆婆感到很不方便。为方便群众就医,医院按照医改要求,在门诊部二楼设立了便民门诊,专门对单纯开药或者定期检查,不需要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慢性病患者长时间排队买药问题。
江津医院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向就诊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和政策解答服务。
市民享受惠民政策的背后,是我区迎难而上,坚决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的决心---
医院药品全部取消加成,截至目前,全区医院药占比较改革前下降3个百分点。此外,将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药品采购联合体进行集中采购,建立区、镇两级统一的基本药物目录库,实施动态调整,严格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有效解决基层卫生院缺药和区、医院用药差别问题;医院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医院发展预留空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医院4家。
江津医院召开医院综合改革动员部署会。
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不久前,家住油溪镇的李洪英不慎摔跤导致股骨损伤需要动手术。老人今年69岁,家人担心转诊会耽误老人及时就医,然而当油溪卫医院的专家在当地为老人做手术时,家里人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江津医院设立的便民门诊正在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
李洪英受益于医改中的医联体建设。江津深化改革,组建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模式的紧密型医联体。以医院、中医院、医院为核心,与医院建立综合性医联体3个,组建胸痛中心、妇产科、中医药专科医联体各1个;实施区医院托管慈云镇卫生院,杜市中心卫生院托管广兴镇卫生院两个紧密型医联体,实行“三免两定一奖励”,即:医院免费为卫生院培训技术人员,免费会诊,免病人费用;实行定专家、定时间到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给予到卫生院坐诊专家定额补助。
江津区妇幼保健院设立便民服务站,为就诊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指示引导等便民服务。
与此同时,江津区卫生计生委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50个病种基层首诊,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突破口,推进双向转诊,畅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医院对转诊病人实行“一免三优先”(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对符合下转指征的患者及时下转,由卫生院提供后续的康复治疗和健康服务管理。按规定转诊的,医院的医保起付线金额只收取一次起付金;将卫生院开具的医院检查纳入医保报销。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辖区内人口健康信息协同共享,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跨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相互调阅。
江津医院志愿者在缴费窗口前提醒患者用医保卡挂号。
数据显示,医院成立区域影像中心,每月为镇街卫生院开展远程诊断余例;医院建立心电监测中心,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年,医院床位使用率由%下降至97%,基层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医院下转病人人次,较上年增长74%。
医务人员进入病房,为患者宣讲医改政策。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去年以来,除了医药控费、控制药占比、回归公益性成为医改“高频词”外,惠民、便捷这两个词也常常被提及。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我区狠抓医疗机构设施、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通过宣传栏、LED屏等多种方式宣传医改政策。
医院住院综合楼新建工程、区疾控中心检验监测应急处置大楼、4个新改扩建基层卫生院完工即将投用,区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区中心血库、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医教研水平持续提升,获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均获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竞赛二等奖,荣获实习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八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4个、区域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2个、中医馆26个;成立呼吸病科和心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全区卫生计生系统共有博士6名、研究生人,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
市民获得感的提升还体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筹资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为城乡居民提供14类免费健康服务项目,健康科普宣传普及率%;创建重庆市级示范接种门诊15个(其中数字化接种门诊6个),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建立重大疾病防控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联合服务管理;加强结核病、艾滋病防控,重大疾病“三位一体”模式普及率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