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困境下的民办高等教育路在何方

导语

近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有了新变化。随着生源人数的减少,资金短缺、教学质量等问题显现,不少民办高校选择寻求资本的帮助。

7月23日,国内民办高校并购史上最大一笔单体投资完成,宇华教育以14.9亿收购山东英才学院90%的股权,并获取山东英才学院的举办者权益。

7月12日,中国新华教育收购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60%举办者权益,代价9.18亿元。

今年7月,至少有5家民办高校被上市公司收购。年整年,收购事件也不超过15起。

在资本的裹挟下,发展面临困境的民办高校,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吗?

民办高等教育的前世今生

我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私学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兴办的私学,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教育的宏观制度不断完善。年通过的《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年全国人大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确定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政策不断朝着民办高等教育倾斜,实则背后有两大原因。

首先,最初国家对公办学校一手包揽,造成单一的公办学校缺乏自主性,长期存在着“效率低、资源浪费、铁饭碗、效益差”的弊端,而民办高校“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竞争激烈”的特点,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

其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到年,我国的教育经费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1%,还是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教育财政的压力,在此情形下,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民办高等教育遇到了瓶颈。生源人数的减少,资金短缺、教学质量等问题显现。

民办高等教育靠什么赚钱?

民办高校的主要营收来源是学费和住宿费。龙德燕园基金在7月份发布的《民办高校并购研究报告》中提到,民办高校收入以学费和住宿费为主,占其总收入的90%以上。

除学费住宿费外,学生的生活服务费用也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学生作为集中的消费群体,餐饮消费、水电网费都可以增加学校营收。学校可以从食堂、餐厅营业额中收取一定的提成,或以租金的方式出租自有的房屋,寒暑假的时候,还可以出租床位给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

此外,出国留学、服务外包、学生实习、与培训机构和其他院校合作、开驾校、承接考试、合作办学等等都是学校收入的来源。

学校收入渠道丰富,但成本投入也较为多元,由于师资、固定资产和运营成本的投入,折旧摊销、职工薪酬、融资成本和行政费用为主要成本费用。

民办高等教育为何招生难?

民办学校由于定位不准、招生恶性竞争、教学质量不高、学费高昂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以及学生就业能力倍受争议等综合因素,导致招生难。

民办学校学费高昂。《民办高校并购研究报告》显示,公办高校每年有政府的生均财政补贴,学生学费大部分在-元/人年,住宿费元左右/人年,另加上0元左右/人年的生活费,生均开销1-元/年,而民办高校无生均财政补贴,学费一般是公办学校的两倍以上。

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薄弱。重庆市教委民办教育处处长陈定一认为,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评价偏低,表现在自身的条件还不够硬,办学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其次,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教师薪资待遇比较低,导致主人翁的意识差,工作信心不足。

民办高等教育如何摆脱困境?

民办高校商业模式陷入了怪圈。

招生减少导致学校资金不足,

用于师资、校舍的投入随之减少;

同时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学校口碑变差;

周而复始,招生更加困难。

看起来似乎除了被收购,再无其他路可走。但放眼国外,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小鲸列举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民办高校,以供参考。

基于学术引领的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它同类型的还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较来说,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办学历史较短,更具备参考价值。这所大学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科学的办学定位,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力量培养社会紧缺的人才。一方面,学校注重生源数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学校开拓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这两点使得该校在短时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基于优质教学的澳大利亚的邦德大学。这类高校的主要特点是小而精,重视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建设优势学科,学制往往比较自由。同时,他们严格控制学校规模,经历30年发展,在校人数不超过人左右。

基于产业化运作的凤凰城大学,学校从开始就定位为营利性大学,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自主教育需求又能承担教育费用的特殊人群,学校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在工作中直接产生效用的实用学科。

基于企业发展需求的摩托罗拉大学,这类大学被称为企业大学。学校成立之初主要为公司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而后开始放眼于企业之外,开始为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培训咨询服务,从而建立更广泛的商业生态系统。国内类似的有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其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szdw/1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