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杭州通」
杭州日报
从城市到乡村,如今的临平区崇贤街道,处处是景。
风吹过卧龙浜公园,游步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植被在风中摇曳生姿,一旁的居民开展着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有的赏景拍照,有的高歌一曲,好生热闹,这一画面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从一个个温馨的镜头里,从一曲曲民生幸福的歌声中,感受小城镇的“烟火气”,这正是临平区崇贤街道上演的一出美丽城镇的“蝶变”。
深挖潜力和内涵,崇贤以“产业美”为抓手富民兴业,以“环境美”为重点更新基础设施,以“治理美”为手段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以“生活美”为动力增进民生福祉,以“人文美”为特色焕发新生活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城镇。
产业美做牢美丽城镇支撑
崇贤街道的美丽城镇建设,坚持的是数字化发展理念。
益海嘉里的大米生产线上,一粒粒饱满的大米被装袋,在传送带上飞驰……“我们在不断追求大米的营养和口感的同时,助力产量也是关键。”益海嘉里相关负责人说,该大米生产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目前第一期已顺利投产,年产能18万吨。
而这一切得益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事实上,不止益海嘉里,在崇贤,元通线缆、三中新型建材、众望布艺、顺达电梯等企业已纷纷在产业转型释放出无限的新活力,形成了家纺布艺、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粮油等五大主导产业。
如今,在美丽城镇创建中,崇贤街道以产业提效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在兴业富民的同时,反哺美丽城镇建设。
产业美是美丽城镇最牢固的支撑,如何让崇贤的城镇产业水平再上新台阶?
崇贤街道在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强化联动协作,加快汇聚强大合力。比如,多次举办智能化改造诊断专家推荐会,去年完成规模以上企业改造诊断55家。
在改造诊断的同时,崇贤还积极对接科技型企业平台,推动企业定额、定量、定规格生产环节,进行机器人改造,并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进行试点试行,促进企业节约化、科技化、上云化管理。
推动成效显著,华策工贸采用智能化机械手替代人力,助力企业年产值破亿元;维京生物不断探索工厂直销模式,现已入选浙江省首批C2M超级工厂培育名单等。今年,元通线缆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米居梦家纺上市进入培育期,这将会成为持续激发崇贤产业转型的澎湃活力。
日益坚实的产业基础,也让崇贤新城获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浙江省产城融合十大示范新城。崇贤将继续向着有基础、有优势、有自信,且更具发展潜力的城镇进发。
环境美擦亮宜居生态底色
崇贤街道一直把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放在心尖上,在城与乡绘就了一幅天蓝水澈的自然图景。
卧龙浜公园是崇贤居民环境友好、土净田洁,诗情宜居的美丽花园。它位于崇贤新城核心区块,优越的位置环境,给予居民人水相亲的机会。滨水步道、亲水平台、景观灯光、雕塑小品嵌入其中,顺应居民生活的绿化游步带,应势而建。12座人行便桥,在卧龙浜公园临水而建,在具备居民行走便利功能的同时,兼顾公园观赏性。
闲庭信步卧龙道,蜂舞蝶翩居民欢。
卧龙浜公园“华丽蜕变”成为崇贤居民家门口的“典雅长廊”和“美丽客厅”,给居民的生活增添了幸福的色彩。
这样显著的变化,在崇贤随处可见。小区里面不再有污水乱排,河流变得清澈可见,居民们闲逛散步的去处变多了,村与村的距离缩短了,路上不泥泞不坑洼了……人们在走动中,发现崇贤环境变美了!
这和大综合治理水域、加快构建路网密不可分。去年,崇贤街道大力推进13个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终端提升改造项目;并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全面优化辖区内60条、88公里河道生态环境。近三年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33条,总里程约32公里,打通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断头路,方便群众出行。
把优美宜居的环境打造成崇贤街道展示现代化城市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崇贤美丽城镇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治理美提升治理效能
如何把治理落实到细微处,把治理变成“智理”,让治理也美起来呢?
崇贤街道上线24小时不打烊的崇贤数字驾驶舱,这是崇贤街道自己开发建立的平台,运用起来又“快”又“准”,运用辖区监控摄像头和服务器进行智能分析,并与大数据比对模拟场景主动识别出违法实时现场,对事件类型进行区分,并“主动”报警反馈给相关人员。不仅如此,还打出一套“组合拳”,积极整合大联动办、联动、区长热线等,形成三源治理,以村社网格为起点和终点、以综合指挥室为分点、以“四个平台”和各职能科室、部门为路径的事件流转处置闭环。
“云共治”、“商铺码”这两个“云”手段也被运用到了基层治理之中。“云共治”使基层执法形成任务发现、推送、处置、反馈四项联动;“商铺码”的推广,让商户化“被动”为“主动”,扫一扫,商户可以上传店铺信息,执法人员上传检查情况,治理在这一扫一传中变得快捷又高效。
扬尘检测装置在辖区所有建筑工地安装,实时上传扬尘数据、视频监控和气象参数等,通过电脑、手机端能实时查看在线查看数据,及时准确了解各地扬尘污染状况。可在第一时间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真正实现实时、精准控尘。
数字化赋能,实现治理模式的变革,更有效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生活美增进民生福祉
在崇贤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涌现了不少“新崇贤人”。让新老崇贤人在崇贤这一方土地上生活得美好而有质感,成为了美丽城镇建设的重点内容。
崇文社区的邻里中心是崇贤街道充分整合资源,所打造出的属于居民们的“亲邻空间”,自年9月运营以来,先后荣获杭州市四星级社区文化家园、杭州市和谐(文明、平安)考核示范社区等荣誉。
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此度过休闲时光。家住崇文社区的王大妈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以前生活很单调,自从建起了邻里中心,拉丁、瑜伽、乒乓球,‘邻里文化节’,以及各式各样的活动,让我们的生活丰富了起来!”
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吴萍介绍说:“平方米的邻里中心,有16个功能分区,开设自助图书馆、母婴室、活动室、儿童乐园、舒心驿站等。每月定期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手工活动,深受居民们的喜爱。”
除了搭建邻里中心,生活美还体现在方方面面,优化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提升教育资源保障水平、完善城镇养老体系建设等,以此来织密居民的“生活网”。
这张网,带来的都是看得见的变化,如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村社卫生服务站建设,开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建学校项目3个,其中初中1个、幼儿园2个,着力打造精品校园;引进中慈养老园项目,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贸市场、农村集贸点、体育场所等商贸文体设施供给;推进崇贤新城环境品质提升二期工程,以“绿心、绿水、绿廊”促进绿色出行。
这也折射出崇贤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前进方向!
人文美焕发新生活力
“古运河畔我家乡,楼台倒影入荷塘,水草青青河弯弯,波光粼粼飘清香。荷塘内呀,互嬉水,摘莲蓬呀,采荷花。荷叶荷花是一家,古运河畔我家乡……”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去崇贤的另一角——鸭兰村。
年6月,党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燃起,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鸭兰村支部在这里诞生。
经过多年来美丽城镇的建设,鸭兰村共拆除不雅建筑宗,涉及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围墙余米,新建水上栈道米,新建道路7条约7公里,庭院整治户,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崇贤街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展现“红色根脉”守护传承,盘活革命旧址。
以“大运河非遗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坚持党建领航,做精“红色鸭兰”薪火品牌,外部建设和文化淬炼两不误,传承发扬鸭兰薪火精神。
鸭兰村革命旧址于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杭州市30条“红色精品研学线路”。仅去年就吸引了余批次近3万人到此打卡。
美丽城镇中人文美的蓝图还在其他方面展开……
原余杭区首个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由沾桥中仓改建而成,在此开展了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非遗传承活动,如育芽团志愿服务、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活态展示等。
同时,崇贤深化社区文化家园和特色文化礼堂建设,辖区内社区和行政村的文化家园和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把文化主动“送”进家。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