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我们绝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要培养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学生。”吴校长表示。在镇海中学,学生被要求在3年内完成校内外各20小时的义工劳动,以及20小时的社会实践。这一做法,学校从本世纪初坚持至今。
比国家规定超1/3已坚持近20年
根据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年版年修订)》,其中在附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年版年修订)》中,第二节课程设置第四点科目安排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镇海中学在10年前,已超前规划、探索、实施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比国家要求超出至少1/3时长,在达成“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新课改培养目标,培养“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方面一贯非常重视。目前我国高中常见的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义工本”是学生成长的记录和证明,每参与一项志愿活动,学生的义工本上就需要盖章、签名,并由此产生记录。文、图实录志愿服务的重要过程,由被校内外被服务单位签字、盖章,最后交由校方审核、审定服务时长并给予学分。由于校园义工群体广泛,并实施于课外、甚至校外,产生海量数据的同时也容易造假,该怎样革新校园义工管理呢,实施过程化管理又不失于烦琐?
学生组队自主参与优化新课改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数字化
4月15日晚,在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进行的义工管理平台发布会上,学生团队自主研发设计者给出了答案。
“校内外有哪些义工岗位可选?”“学校发布义工招募通知后,我该怎样在平台上报名呢?”……学生们对义工管理平台产生了好奇。发布会上,研发设计者之一、镇海中学高二学生朱程炀介绍了义工管理平台的研发历程并演示了软件功能。“平台将会取代原有的纸质义工本,全部采用电子化操作,同学们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实时义工报名。”朱程炀说。
据镇海中学团委书记金凌俭介绍,镇海中学义工管理平台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开源软件,以义工活动数字化、鼓励学生参与义工活动为目标。现有软件实现了从义工活动发布、报名到感想提交、审核这一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并结合了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出了假期义工活动认定评价体系。同时为确保义工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数据库信息追溯实现了义工活动的过程性记录。运行近一个月,对已产生的多条义工活动记录、跟踪、评估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义工管理。
义工管理平台自主研发项目组于年8月由该校学生卢锦轩、朱程炀、陈琛创建,历时逾一年,并在国内著名开源平台Gitee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卢锦轩、朱程炀、陈琛三名学生都是信息技术的爱好者。朱程炀在初中阶段自学软件工程,接触到了广阔的计算机领域;卢锦轩建过网站,写过论坛插件,做过游戏模组;陈琛有着丰富的信息学竞赛经验。三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受到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影响,决定用数字化手段改变现有的义工管理模式。
从改革到分享经过一年半的潜心研发,镇海中学义工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此外,义工管理平台自主研发项目组编写了《从零开始读懂义工管理系统代码》一书,此书内容由环境配置、项目架构、代码解读、数据库规范、应用程序接口、参与开发六部分组成,详细覆盖了从无到有研发该平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给同样希望参与创新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非常开心,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义工管理工作做些事情,我们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每个人都自学了一二十本信息技术专业图书,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朱程炀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平台建设。
同时,义工管理平台自主研发项目组还创立了镇海中学学生创新平台,为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运营管理、需求对接、漏洞审查、项目互联、创意激励六个方面的帮助,让更多学生的创新成果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
“非常欣慰看到学生们努力之后有了成果。他们主动在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引领大家一起去改进现存的问题。希望义工管理平台运行顺利,当然平台也还有提升空间,我们一起拭目以待。”镇海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宁波市首位中学综合实践学科骨干曾昊溟表示。镇中学子在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服务社会的案例还有不少……镇中学子自主研发“十万‘火’急”桌游首发,安全自测平台、B站宣传视频火力全开,创新助力消防安全“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公布,镇中毕业生虞皓翔上榜……
镇海中学开源项目组还有另外三名高一学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