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二〇二一年博士后
招聘简章
重庆医科大学人事处
二〇二一年三月
亲爱的优秀博士们:
时序更替,留下奋斗者的足迹;一元复始,开启梦想者的征程。值此新年之际,我们向海内外广大优秀博士们致以最衷心的问候和美好的新年祝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加快培养集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优化“近者悦、远者来”人才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万丈高楼拔地起,博士后作为人才的塔基,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35周年的实践证明:博士后制度已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开放合作和人才吸引的重要窗口;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师资(科研人员)的蓄水池,成为国家重点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团队中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0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我们重医人不畏艰难、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00年,重庆医科大学共招收博士后08人,实现了招收量破百的目标;共获各级各类项目5项,资助经费总额万元。其中,获自然科学基金8项,资助经费万元;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5项,资助经费万元,特别是获第68批面上资助(含西部计划)0项,位列在渝高校第二,在全国9所独立办学医科大学中位居第,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博士后项目8项,名列在渝高校第一。
0年,是进入“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里程碑之年、“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00周年,也是重庆医科大学建校65周年。“博采科学精华,士当为国争光,后辈定能居上。”一支高质量发展的“博士后力量”,正迎着新时代乘风破浪、茁壮成长。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加入到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队伍,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重庆医科大学新局面!
党委书记刘宴兵
校??长??黄爱龙
0年月日
目录
一、学校简介
二、流动站简介3
(一)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二)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
(三)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
(四)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五)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六)口腔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
(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
三、博士后待遇及博士后招聘单位简介7
(一)校本部博士后待遇及招聘单位简介7
(二)医院博士后待遇及招聘单位简介4
四、基金、项目申报及博士后优惠政策3
(一)站前可申报基金、项目3
(二)站中可申报基金、项目4
(三)出站后可申报的项目5
(四)出站后优惠政策6
五、博士后招聘流程6
(一)申请资格条件及途径6
(二)申请程序7
六、博士后招聘计划8
一、学校简介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05年成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06年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计划”)首批立项的地方高校之一。
学校由位于渝中区的袁家岗校区和位于重庆大学城的缙云校区组成,校园总面积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00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本科生人,留学生人。学校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进入ESI全球前%的学科(00年3月,科睿唯安发布),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个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等学科排名全国前列。
学校设有个学院(系),并设立研究生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临床医学专业已通过临床医学国际专业认证,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现拥有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学校现有各类教师人(含临床教师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全国名中医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5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英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余人。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以来,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00余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学校独立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学校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现已获得欧盟CE认证。
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44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部委级平台个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省级平台33个。另有7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的0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教育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名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正式启动,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批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全国4个临床医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同时,与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长学制医学生的联合培养。
学校现有直属医院9所(医院5所,医院、医院、医院、中医院各所)。医院、医院、医院连续8年入选“医院排行榜”百强(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08年分别排名第59位、第67位、第98位。各直属医院共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编制床位余张,年门诊量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万人次。此外,学校还有3所非直属医院和4医院,分布在重庆、成都、西安、深圳等地。
校址: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号
邮政编码:06
(03)
传真:(03)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