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乱世医疗改革者如何于战乱与疫情中

《悬壶济乱世——医疗改革者如何于战乱和疫情中建立起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阅读者:邹长青

关于本书

《悬壶济乱世(-)》是一部由JOHNR.WATT(华璋)所著的书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年8月出版发行。

本书从多个视角介绍了抗战期间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呈现了医疗精英们将人民的福利置于自己的事业发展、经济利益乃至个人安危之上,在战争创伤和死亡恐惧笼罩下,他们坚定道德信念,为了救死扶伤而无私奉献的生动图景,彰显了人道主义理想之伟大。

注:黑体字是书中划线重点词汇,横线是书中备注

中文版序言

1.战争、瘟疫与饥荒对人类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便是伴随着战争的破坏与瘟疫的肆虐而艰难的前行。毫无疑问,在应对战争与瘟疫侵袭中,医疗卫生工作具有特殊的地位与重要的价值。

2.在中国医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军事医学无论是在疫病控制还是在医学建制化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伍连德医生在鼠疫防治的基础上创建的北满防疫处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的卫生防疫体系,为防控鼠疫及其他传染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1、年7月日军侵华,美国医药援华会的创办者立志要拯救生命受到日军威胁的中国民众。抗战期间,美国医药援华会将救死扶伤的使命上升为协助新生中国的医学领袖创建现代军医服务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

2、唯有医疗改革者懂得治病救人对于饱受贫穷、战争和饥饿折磨的国家的重要性。

3、即便在战争年代,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保障作用)

引言:在疾病、贫穷和战乱的环境里拯救生命

(一)

1、当时的中国除去少数大城市的街道卫生之外,无公共卫生可言,而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治病投医依赖的是寺庙、和尚和庸医,可以治病救人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保健只有在少数几个传教点才有。

2、(P3)而洛克菲勒资助于年成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医疗改革者的摇篮…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的卫生署…(哪来的国民政府?满清?)

3、改革队伍中的佼佼者志在通过“公医”这天途径来降低解决低教育人口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和早亡问题,很多人特意选择了公共卫生和军医领域工作,他们强调防疫、卫生习惯或者广义上的公共卫生。国民政府年将其国家医疗机构命名为“卫生部”,言外之意就是政府终于形成了保卫人民健康的意识。

4、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中国依然处在“五难”的过渡前落后阶段:传染病、迷信和文盲、父权压迫、战争以及将农民视为不外乎劳力和租税来源的顽固观念。

(二)传染病

1、(P4)年至年间,医院有录病例的90%,而有录数据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他写道,战争期间痢疾的发病和传播达到空前的程度。,

2、(P5)凸显了迷信等渗透生活各个细胞,引发社会病态发展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阻碍了改革者们对疫情破坏性的控制和对不良医疗手法的改进。南京屠城固然令人发指,但危机生命的罪魁祸首却是疾病、渎职、无知、贫穷和饥饿。

3、(p5)他们的拦路虎是两千多年来书面和口头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寺庙、佛龛、神像和世代相传的信仰才是庇护乡里、驱鬼辟邪的吉符。

4、(P7)毛泽东发动的打鬼运动的直接作用以外,鬼神的影响简直牢不可破。(哪场运动?)

(三)父权压迫

1、(P7)这一时期最严重的饥荒发生在-年的河南。《雷鸣中国》

(四)战争

1、(P8)贫血、营养不良和饥饿是影响士兵和义务兵的典型问题,尤其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同样的问题也给年共产党在江西的抵抗运动投下了阴影。

(五)无视农民阶层

1、(P9)年6月9日国民政府决堤花园口的异常决定是此类灾难的生动范例。

(六)立论

1、(P11)在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这个议题始终是位居其次,在国民党领导层内,与卫生改革争宠是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lsyg/5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