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有医”
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秉承“笃学求真,懿德善能”的校训,努力构建“生命·健康·未来”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用行动践行医学精神,用坚持传播健康理念。
曾获荣誉
奖状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中,获得
银奖
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荣获年12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荣获年6月重庆市无偿献血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
荣获年1月阳光康复园优秀志愿者组织奖
荣获年3月重庆市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优秀团队
荣获年4月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
项目简介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的治愈过程日益延长,关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问题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该项目,依托于重庆市卫生计生医疗服务总队的优势,对出院后及患慢性疾病的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延续护理和康复措施、家庭健康指导、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出院后的再入院率,从而降低我国的卫生服务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服务内容
1、“三对一”康复计划
采取孤岛老人与志愿者“1+3”结对模式,一个孤岛老人安排3个志愿者,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护理志愿者+康复治疗志愿者模式进行,通过药物的自我管理、疾病的自我保健与诊疗措施、基本生活护理、康复治疗、心理疏导、亲情关怀等内容。对其监护人进行康复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培训,让患者家属能能加系统和有效的对患者进行照顾。志愿者全面详尽的记录监护书,逐步形成孤岛老人康复档案,并更具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康复技术的调整,完成高质量的服务活动。
2、“一带一”体验计划
志愿者带老人进行户外康复训练,从而吸引更多的老人参与到活动中,由“一带一”到“一带二”,以增大康复需求基数。亦可通过电子传媒(医专社区医疗移动平台—医心为你)定时更新、随访患者的即时情况,使护理对象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3、建立康复俱乐部
通过与社区合作的形式,在社区建立医疗康复俱乐部。
(1)制作记录医疗康复、护理本,将老人的康复训练记录在册。并且为提早出院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建立健康小组(血压监控、推拿按摩、运动康复、术后病患家庭护理等小组)为出院后老人制定系统康复训练。
(2)依托卫生计生医疗服务队的优势,定期预约院内专业医护人员,根据俱乐部老人所需,进行专业的医疗问诊,更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与成效,缓解社区医疗系统的紧张和提高社区家庭医疗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社区家庭医疗的层次。
发展历程
“孤岛有医”公益志愿服务项目于年成立“孤岛有医”专项医疗服务队,主要于每年的3月至6月、9月至2月,以每月2次的频率,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丰文社区、碧海云天社区及美丽蓝湾社区开展活动,服务对象主要为出院后的孤岛老人、社区居民,参与人数达人,累计受益人数达人。
项目成果
1、解决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出院后的孤岛老人。通过我们的康复护理小组,提高出院后的疾病康复率,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做到老有所医,同时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
2、通过康复护理小组的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与成效,缓解社区医疗系统的紧张和提高社区家庭医疗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社区家庭医疗的层次。
3、依托创建的医专社区医疗移动平台及其子项目(医心有你、医疗心愿点单等),让更多的家庭加入进来,此举将更大程度的推动我国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家庭自我康复与保健的能力。
此项目的开展,活跃了医学院校志愿者的积极性,培养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系列的志愿活动实践,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水平。
4、降低出院后患者的再次入院率、降低患者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率、提高社区老人药品的自我管理和健康的自我管理率。
项目特色
1、服务对象:出院后孤岛老人
2、依托平台:依托于重庆市卫生计生医疗服务总队的优势,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丰富
3、志愿者:项目志愿者均为康复、护理、中医、心理等医学专业的同学和老师,拥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让项目更具专业性和效益性。
5、服务方式:采用上门家庭服务、社区俱乐部、社区医疗移动平台等方式相结合,使服务项目更具专业性和社会效益。
项目展示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
心怀梦想,就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因为初心而坚持,因为理想不放弃;
同舟而共济,始终如一。
“我们不是山脉,没有山脉的巍峨;我们不是大海,没有大海的风波。
“我们伸出双手,累积每一粒土坷;我们敞开胸怀,接纳每一条小河。
服务影像
我们不能改变风向
但可以调整船帆
以行动影响行动
用心灵感染心灵
编辑
校团委新媒体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