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高校改名
同是师范类学校,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传说某地同一学生,矢志从医,年考入泸州医学院后不满退学,年考入四川医科大学再退学,年考入西南医科大学又退学:他三次考入的居然是同一所学校!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跃进式大发展,仅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就从年27万人、年40万人,扩大到年万、年万人、年万人。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所,高职(专科)院校所;另有独立学院所,军事院校所。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所,高职(专科)院校所,独立学院所,民办学院所;另有成人高等学校所。高校大发展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合并、更名而建成了一大批全国性、重点性的大学。
40年来,我国高校没改名的不知还有几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高校调整和文革时期,高校曾经纷纷改名换姓。仅―年,全国79%的高校已经改了名或除了名;―年又有多所高校改名。以北京为例,除了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大名校,其他60多所本科高校绝大多数改过名,如北方交通大学更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医学院在更名北京医科大学后又成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第二医学院更名首都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后,最近传说将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部。曾经的钢老三北京钢铁学院更名北京科技大学后,冶金行业的资格却被更名为中南大学的中南矿冶学院抢走了,马路对面的北京航空学院改名后甚至要抢走老三名号而称航老三。即便是北京四大名校,北京师范大学年也动过合并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京师大学的念头,小说家阎连科则在《风雅颂》中创造出了清燕大学这一中国牛校。
纵观高校更名或命名,至少可以发现三项一般性的原则:一是提高级别或档次,即中专升专科,专科升学院,学院升大学,大学升重点大学或大学;二是高校名称中的行政区划从地方升为省,省升为大区(如华东、东北等),大区升为全国(中国、中华、中央)高校;三是高校的学科范围从单一学科、行业性高校升为多学科、跨行业、综合性高校,如冠以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名称的高校几乎不再存在,多改为工业、理工、科技等名称,或者直接去掉学科、行业色彩的名称。
为什么改名换姓?当事者一定可以找出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高校的专业、规模、层次等有了所调整,通过改名而名实相副。比如教育部就规定,有三大学科门类、一百正教授、八千本科生就可以由学院改为大学。而改了名,至少听起来身份、等级一夜之间都提高了,许多不明就里的百姓和考生糊里糊涂地就填报了,拨款、赞助、收费也可能增加了,学院更名大学则系所可以更名学院了,等等等等,好处还是立竿见影的。既然如此,不改白不改,晚改不如早改,小改不如大改,改了一定不白改。这比当年民国革命还简单,辫子不用剪,帽子不用换,换个牌子就行了。
比较而言,欧美国家许多高校在名称上似乎冥顽不化,因循守旧。比如世界驰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至今还叫工学院,尽管很多国人以为是工科学校,但它是经济、管理、传媒、人文等学科都世界一流的综合大学。再如加州工学院(Caltech)不仅不改名,规模也小得可怜,在校生只有多人,但24名毕业生以及10多名教师获得诺贝尔奖。而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等著名高校至今仍称“College”而不是“University”,以至我们心怀不平,多管闲事,将之升级为达特茅斯大学!广西百色学院在汉语中是学院,其英文译名却过了把大学瘾:BaiseUniversity。
二
先扯一扯高校更名或命名的第一项原则。中国幅员广大,区域色彩明显,一些高校纷纷以更大的行政区划、地理方位命名,于是就可能有了东、南、西、北、中等五华、五方、五海、五洋大学,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大学,不明底细的就像走进了诸葛亮的八卦阵,了不知东西南北、中央地方。
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五个方位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市)原来是大大名鼎鼎的南京工学院,年由中央大学、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年更名,年并入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
西北大学(西安)源自陕西大学堂,年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的国防学科相当有名,建国初期即为教育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也很有名。
东北大学(沈阳)始建于年,张学良兼任校长,梁思成、林徽因创建建筑系,年后改建为沈阳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年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很牛。
西南大学(重庆)年由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此前两校仅一墙之隔,前身均为年的川东师范学堂。泸州医学院年更名四川医科大学,次年又摇身一变为西南医科大学,明年将是华夏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长沙)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后实力大增,有超越湖南大学之势,令后者非常不爽。不过,更不爽的还是武汉的两家高校:中南财经学院(湖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当年也想更名中南大学,但晚了一个月,无奈只好起了个罗嗦的校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北大学,年建立的太原机械学院,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据说计划改名华北理工大学未果,年更名中北大学。
虽然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与大学只能组合出5所大学,但只要在五方之后再加上一两个字,又可以组合出众多的大学和学院了,于是每个大区的高校都可以加入争夺了,于是就有了诸如西南××大学、西南××学院的一系列高校。
三
东、南、西、北、中之华等五华大学?
东华大学(上海)的前身是创建于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年更名为东华大学,据称拥有中国最好的纺织和服装设计专业。年建立的抚州地质学院,年更名华东地质学院,年再次申请更名,当时备选校名有“南方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工业大学”等,折中后获名“江西东华理工学院”。不过,随着赣州的江西冶金学院年更名南方冶金学院、年更名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年终于也更名东华理工大学,并且其独立学院更牛:长江学院。
西华大学(成都)前身是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年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不知道为什么不称华西大学,建国之初成都有个很有名的华西大学,这可便宜了西安的一家民办高校西安华西专修大学,简称“华西大学”。
北华大学(吉林)年由吉林省的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吉林省有了吉林大学,吉林省的吉林市新成立的大学很郁闷,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都被人用了,东北又不是华北,只好叫北华大学了。但北华人说了,“北华”两字展开就是“北大清华”。
南华大学位于湖南衡阳,前身是年设立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和衡阳医学院。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年拟更名中南工学院而批复为衡阳工学院,年作于更名中南工学院。年,以上两学院合并组建为南华大学,特色学科是核科学和技术。
至于中华大学,前有年建于湖北武昌的私立中华大学,后成为华中师范学院的一部分;后有年创立于我国台湾新竹的中华工学院,中华工学院年改名为中华大学(ChungHuaUniversity)。此外,年8月,北京国民政府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九所国立学校合并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国立京师大学校更名中华大学,两个月后又改名国立北平大学。年8月,北京大学从北平大学独立,随后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艺术学院亦独立,年北平大学、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又组建为西北联合大学。
中国还没有五华大学。但昆明市五华区坐落着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不知哪所愿意使用这个校名,抑或联合更名?另外,侨乡广东省江门市1年还成立了五邑大学。
四
华之东、南、西、北、中等大学?中国之大,可分为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中南等大区,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等大区,东部、西部、南方、北方、中原等大区,正式的分区是建国之初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因此,高校以这六大区命名的也最多。不过,现在还没有以华东、华北、华南、华西、华中、中东、中西、中中、东方、北方、南方等命名的大学。
华东大学?年8月,山东解放区在临沂建立山东大学,以区别于国立山东大学而称临沂山东大学。年,华中局在盱眙筹办华中建设大学,年5月正式开学,年10月在山东海阳停办。年5月,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等部在山东潍县组建为华东大学,同年9月正式开学,韦悫任校长,11月迁入济南。年11月,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组建为山东师范学院。年冬,华东大学迁青岛,次年3月与青岛山东大学合并为山东大学。目前,华东地区还有一大批号称华东××大学的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等,过去则有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华东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东华已被华东纺织工学院捷足先登,群雄相争,华东大学不知是否重新组建?
华南大学?华北、华中、华西大学迟迟未出,华南大学也只是传说。年,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广州大学、广州法学院、文化大学等几所私立学校曾组成华南联合大学,3月举行开学典礼,年11月大学解散,相关专业并入华南师范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山大学。另一个传说就是,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一直有意合并为华南大学。
华西大学?年3月,英、美、加三国五个基督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在四川成都开学。年10月,大学改建为华西大学,次年其社会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等划出。年,华西大学与其他大学相关院系改建为四川医学院,1年更名华西医科大学,年与四川大学合并。不过,年10月,西安民办的全日制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对外亦号称华西大学。
华北大学?年8月,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在河北正定合并而建立华北大学,吴玉章任校长。华北联合大学是年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年4月成立的陕北鲁迅艺术学院等四所在年7月在延安合并成立,北方大学年1月在河北邢台成立。年12月,政务院决定华北大学一部、革命大学、政治大学等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华北大学其他部分与相关单位组建为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如今诸如华北××大学、华北××学院的高校又不胜枚举了,就像称为华东的不一定在上海或江苏,称为华北的也不一定在北京或天津。有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在,华北大学这个校名今后恐怕不能被其他大学使用了。不过,这不妨碍其他大学使用“华北”二字,比如有北京和保定两个校区的华北电力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年传来了更名华北理工大学的小道消息,但唐山的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年合并为河北联合大学,年变身了华北理工大学。
华中大学?年筹建的华中工学院曾与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并称四大工学院,年更名华中理工大学,年又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不过,华中师范大学才是华中大学之名的真正竞争者。湖北武昌年建立了私立中华大学,教会学校文华书院更名华中大学,年中华大学、华中大学等院校组成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次年改名华中师范学院,不知华中师范大学是希望复名华中大学,还是中华大学?年,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直接更名为了悠久威武的华夏理工学院。
五
东、西、南、北、中等五方大学?国内现在未有以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方命名的大学。
东方大学?年10月,俄共中央曾在莫斯科创办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莫斯科东方大学”,其国际部主要培养东方各国学员,罗亦农、任弼时、刘少奇等人为第一批学员,年停办。年,北京市大学退休教师史慕贞、曹景春、马玉珂等人筹办东方大学,年8月,经教育部备案,北京市教委主管的民办全日制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北京东方大学在北京市海淀区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林畇任校长,年曹景春继任校长,年迁入朝阳区。年,北京外企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方大学城正式奠基,北京的一些大学的独立学院、民办大学从年开始入驻。年7月,北京市教委干部年度78所民办高等学校及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状况年检结果,25所学校通过,36所学校基本通过,15所学校暂缓通过,北京东方大学等5所学校不通过,停止招生。
南方大学?年6月,中共中央成立华中局,管辖河南、湖北、江西,驻地武汉,同年12月更名中南局,划入广东、广西,年撤销,至年恢复设立。年4月,年5月正式成立的香港分局更名华南分局,同年9月重新成立以叶剑英为首的华南分局,管辖广东、广西、香港,相对独立的华南分局又受中南局节制。年10月,华南分局在广州筹备南方大学,年1月1日正式成立,叶剑英兼任校长,为文科革命大学,年10月与广东文理学院等一系列单位组建为华南师范学院。
不过,广东省现在也有冠以“南方”的大学。比如南方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年6月创建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东北军区军医学校,年迁至广州,年更名第一军医大学,年更名南方医科大学,医院年又与南方医科大医院。可是,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是什么大学?而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二校合并一直是广州的热门传说,一旦合并不知名为华南大学、南方大学还是什么大学?又如年,深圳市开始筹办南方科技大学,年3月举行开学典礼,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
北方大学?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河北邢台筹建新华大学,年1月正式成立北方大学,范文澜任校长;年8月,北方大学与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在河北正定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任校长,华北大学一部后来则转变为中国人民大学。
中方大学、中都大学,似乎一直没有出现。中原大学则有两家:一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年8月创办的中原大学。年月6月,河南开封国立河南大学一部分师生迁往中原局驻地河南宝丰,8月成立中原大学,11月迁回河南大学原址,年6月迁往武汉,相关学科转入其他大学,年4月撤销。同时,河南大学一部分经徐州迁往苏州,年7月返回开封。此外,台湾桃园年开始筹建、年10月正式建立私立中原理工学院,年8月改制为中原大学。
至于中东、中西、东西、西方等大学,因名称含义特殊,可能不会成为中国的大学名称。不过,土耳其安卡拉有一所中东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则有一所中西大学(MidwesternUniversity),美国加尼福尼亚在OccidentalCollege则被译为西方学院。
六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学?
较早以江河命名的当是河南郑州的黄河大学,成立于1年5月,是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校,两院院士秦元勋出任黄河大学首任校长。学校成立之初,曾计划只招收研究生,全面实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教学,轰动一时,但年并入了郑州大学。
长江大学?凡是长江沿线的二线城市,恐怕都会对这个名号情有独钟,但独占鳌头的是古城荆州(江陵)。年,荆州地区、沙市市撤销,曾合并设立了荆沙市,但外界不知所云,年又更名为荆州市。年4月,荆州的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为长江大学。年,湖北又出现了一所汉江师范学院。
长江大学只有一家,但这不妨许多高校或独立学院成为长江××大学、长江×学院,或者索性就称长江学院。最有名的是当然长江商学院,这是由李嘉诚(海外)基金会捐资创办、年正式批准的教育机构,现已迅速成为中国和亚洲著名的以培养工商管理MBA、EMBA为主的商学院。至于长江学者,则是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奖励计划,是大学教师中的名贵教授。
黑龙江大学,前身是年3月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年扩建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年迁至哈尔滨,年扩建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年扩建为综合性的黑龙江大学,以人文、外语学科见长。
淮河大学、海河大学?没有。江苏连云港市1年建立了淮海大学,胡耀邦书记题写校名,年因条件不达标等原因而改称淮海工学院,据说未来更名江苏海洋大学。海河主要流经天津,但天津已经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自然不会考虑海河大学了。
河海大学倒有,那是年建立于南京的河海工科大学,年改称华东水利学院,1年恢复旧名的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睥睨清华、武大,但常被误称为海河大学。年,扬州又筹办了一所挂靠在河海大学的民办江海学院,年正式建立为全日制的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珠江大学?似乎也没有。珠江支流的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年更名西江大学,年又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为肇庆学院。不过,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年更名为了广东西江学院。年3月,独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建立;年5月,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津财经大学在天津也合作创办了独立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简称天财珠江学院。
七
东、南、西、北等四海、四洋大学?
东海大学前身为民国时期的大陆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岭南大学等13所基督教会大学,年在台湾地区台中市恢复而建,意为在海之东,年招生,建筑古朴雅致,有台湾最美大学、私立大学第一之称。此外,上海、厦门分别有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日本九州有九州大学、东海大学。
南海大学尚未建立,尽管广东佛山有一所南海广播电视大学。海南大学创建于年,年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
西海大学?古代的西海可能指如今的咸海、里海或地中海,青海湖过去也称为西海。国内暂没有西海大学,但年于青海西宁建立西宁青海工学院,青海工学院、农牧学院、医学院、财经学院年合并为青海大学,年又重建青海大学。
北海在古代一般指贝加尔湖,近代指山东、河北一带,我党―年曾在山东一带建立北海银行,该行年与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北海之北是渤海,年,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而同省的沈阳师范大学也设有独立学院渤海学院(兴城)。
北海市则在南方的广西,南海北部湾之滨。该市年就提出创办北海大学,但多年未果。年,北海市筹建北海大学园区,借船入海,外地多所大学签订了入园办学协议。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大学(独立学院)成立,结束了北海市无大学的历史,但年学院又停止招生办学。不过,北海市师范学校年扩建为北海职业学院,钦州学院年更名北部湾大学,并简称南方的“北大”,终于为广西人民争了一口气。
黄海大学?山东莱阳农学院年曾计划更名黄海大学,年定名青岛农业大学,但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年升级为了青岛黄海学院。
海与洋相连,近海为海,远海为洋。我国还有东洋、西洋、南洋、北洋之说。其中,东洋现在特指日本,日本有东洋大学,西洋特指欧洲。
北洋指渤海、黄海。北洋大学前身是年创建的北洋西学学堂,次年称北洋大学堂,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年改称北洋大学校。年9特,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在校名上争论再三,最后定名天津大学。呵呵,至今还有很多人希望恢复北洋大学的旧名。
南洋一指与北洋相对、江苏以南的东海、南海,一指东南亚,当年的南洋水师年成立于江宁府,主要基地即南京、上海,鲁迅曾考入南洋(江南)水师学堂。年,轮船招商局捐助建立上海南洋公学,后改名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年交通部将所属上海、北平、唐山四校统称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为总校,次年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更名南洋大学,年改名第一交通大学。国内南洋大学之名不复使用,但广州年创办广州南洋辅导大学,年更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嘉兴年创办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而新加坡办有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
五湖四海并称,但长期没有以五湖命名的大学,岂非咄咄怪事?年成立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年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建制的无锡太湖学院,这是江苏第一所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或许也将开辟五湖大学的新纪元。此外,年设立的武汉大学走读部,年独立为武汉东湖学院;独立学院则有浙江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年注册成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和年批准建立的浙江西湖大学,施一公任校长,口号是5年成为比肩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亚洲一流研究型大学。
八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知道是因为黄山太美了,还是因为爬黄山太累了,但黄山现在的名头的确实有盖过五岳之势,至少黄山市就比泰山市、衡山市、华山市、恒山市、嵩山市有名。那年在恒山脚下,居然连个象样的商店都没有找到。30年前月夜登华山,群峰巍峨,天高星小,更没有市井可言。年,安徽省为了发展旅游,很爽快地将千年名城徽州更名黄山市,同时将黄山市(县级市,原太平县)改为黄山区,这样,就有了三个不同性质的“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不是安徽人,十有八九分不清楚。
聪明的安徽省就像当年建立黄山市,年已经改建了黄山学院。黄山学院前身是年屯溪师范学校、周恩来总理题词的年徽州地区师范学校。最新的传说是,黄山学院又准备更名为“黄山大学”,简称“黄大”;或“中国旅游大学”,即中国驴友大学,简称“驴大”?不能称旅大,因旅大是旅顺大连的旧称;亦不能称中旅,恐怕某老牌旅行社不答应。
武林中有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五大剑派,五岳各地却似乎都没有建立大学。泰山学院在山东泰安,年自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更名。河南嵩山虽以各种各样的武术学校著称,嵩山学院、华山学院、衡山学院则至今没有萌芽。此外,山东济南年设立千佛山学院,新疆职业专修学校年更名天山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师专年更名武夷学院,而河北唐山市1年建立的唐山大学几经周折后年定名唐山学院,山西大同据说要建立太行大学。
以山而名的大学,实力最强的当属年更名的燕山大学,校名据说曾有秦皇岛大学、渤海大学之争。燕山大学原是1年至年分批搬迁到河北秦皇岛市的黑龙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该学院前身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
井冈山为红色根据地,江西吉安工学院等四校年曾升格为井冈山大学,年停办。年之后,吉安多所学校相继改以井冈山之名,年井冈山学院终于恢复井冈山大学。
九
中华、中国、中央、华夏等大学?
一般而言,校名冠以中华、中国、中央的高校应当是本学科、本领域数一数二的高校。如年自国立江苏大学更名的国立中央大学,至40年代开始超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帝国东京大学,成为亚洲最好的大学。再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高校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于是,一些感觉在校名上委屈了的高校就通过种种途径改换名称。
浙江美术学院过去曾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年曾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年遂更名中国美术学院,新建的大门和大楼面向西湖,端的高大魁梧,但这与艺术何关?
医学院校的国字号是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延安时期改称中国医科大学,年11月离开延安挺进东北。年,其第一、二分校合并为现哈尔滨医科大学,总校与第三分校年进驻沈阳,并合并沈阳医学院、辽宁医科大学,第四分校组建承德医学院。年,中国医科大学更名沈阳医学院,年恢复中国医科大学校名。不过,北京、上海等地的医学院校对此校名似乎不以为然,而年组建的沈阳医学专科学校年更名沈阳医学院。
湖北武昌年建立了私立中华大学,教会学校文华书院更名华中大学,年中华大学、华中大学等院校组成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次年改名华中师范学院,不知华中师范大学是否希望复名华中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在南京,原是南京药学院,年改名。而依托中国科学院系统,年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改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目标似乎是中国的超级大学。那么,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没有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梦想吗?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相继建立,中国工程院大学、中国医科院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大学等等是否呼之欲出了?
炎黄、华夏、神州、九州等是中国的古老指称,也有许多学校以此为名。如年在江苏徐州创办的九州大学年更名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台胞蒋先生年在江苏涟水创办的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涉外商务技工学校年更名为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年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山东在高校更名上有过几次大手笔:1年,山东矿业学院烟台分院借助行业优势,一举更名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但年更名后又回到了山东,没有称中国经济学院、中国工商学院而称山东工商学院,该校近日又计划改名为山东财富管理大学。年,青岛海洋大学也终于更名中国海洋大学。再如,山东烟台市年成立烟台大学,烟台师范学院年就更名为鲁东大学。这两所同城学校为什么不合并?鲁东是什么东东?既然改了,何不一步到位,爽性称齐鲁大学、东山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据说想更名为年建立、年撤销的齐鲁大学?
即便不能改为全国性、大区性的大学,至少也要冠以省名。如江苏的徐州师范学院先是改为徐州师范大学,又拣了苏州大学丢下的校名,年更名江苏师范大学,而浙江、广东、江苏等省教育学院纷纷更名浙江、广东、江苏等第二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则更名齐鲁师范学院。再如长春税务学院更名吉林财经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更名岭南师范学院,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更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小改大的,大势所趋。但也有大改小的,当然这小的含金量一定要比大的高,如北方交通大学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吉利大学更名北京吉利学院,甘肃工业大学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或者小变大又大变小的,如上海机械学院变华东工业大学,再变上海理工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年并入清华大学,中央身份丢了,但得到了清华大学这块金字招牌,应当不吃亏。而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更名河北地质学院后,年与时俱进更名石家庄经济学院,最近又打回原形,曰“河北地质大学”,不过终于从学院升级大学。如此推论,北京科技大学、东华大学是否复名北京钢铁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或中国纺织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之间的关系最是奇葩。北平协和医学院经历了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反复更名,年教育部、卫生部牵手清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亲密合作,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但清华大学医学部实际上是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则为独立法人,不过其学生毕业证据说可加盖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两个公章。
十
高校名称改来改去,许多地方专门学校动不动冠以全国性、跨省性的地名和空洞的科技、工业、文化的字号,相应的软硬设施都要废旧立新,造成了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和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助长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穷奢极侈的恶劣风气,教育部和各级政府不胜其烦,高校之间怒目相视,百姓和学生不明就里,上下、内外似乎都不叫好的事情却一再发生了。其实,早在、年,就曾将20、64所高校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年,国务院重新确定北大、清华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年,全国高校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省属高校,中央部属所高校中教育部直属72所,其他39所。
为了比学赶超,国家教委年12月提出“”工程设想,年决定设置“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年5月开始启动部门预审。年,首先入选的15所大学基本上为综合和理工类大学,年增加12所,是为第一批;年增加67所,第二批。十年后,年增加第三批12所,以后又增加了6所。此外,中国高校还分为副部级、厅级、副厅级。目前有31所副部级和1所副大军区级,这32所高校也都是工程高校。其他大学、学院等本科学校是厅级,高等专科学校是副厅级。
年5月4日北大校庆时,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工程”。首先进入的是北大、清华,次年加进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大、南京大学、科大、哈工大七校,是为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第十校据说是留给合并后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年又相继增加25所世界高水平大学,这是工程一期。年,增补国防科大、中国农大等5所。年北京大学校庆时说,争取到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年清华大学校庆时更勇敢,年就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针对高校更名乱象,教育部年曾经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新设立的高校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同时规定:学院在校生规模应在人以上,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大学在校生规模应在人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5%,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教育部的那一纸规定,连暂行、试行都不是,直接弃如敝履。年以来,依然有一批又一批地方高校名称超越了所在城市的地域名!比如,年佛山南海东软学院更名广东东软学院,肇庆科技学院更名广东理工学院,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更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怀化医专更名湖南医药学院,郴州师范更名湖南幼师,年铜陵学院更名安徽经济学院,湛江师范学院更名广东师范大学,五邑大学更名广东华侨大学。年,全国又有40所高校更名,如泉城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
或者,几所学校各取所需,七拼八凑,摇身一变就更新换代为了新的大学。教育部门有了人、人的规模标准,有了1个、3个主要学科的规模标准,我扪就再把几个凳子绑成一张大床,再把几条舢板绑成一艘航母,再百万、千万高价挖掘中外院士、土鳖长江、海龟杰青,再获得大人物的题字、批示,到时是不是仍可以号称中华牌或东华牌的大床、中华牌或东华牌的航母,甚至宇宙牌、亚洲牌、神州牌了,向世界宣告又建成了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03-01初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