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为何成了升本中转站

学校宣传当然可以各显神通,学生考学也需尊重个人自由选择。但这当中值得思考的是,原本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怎么成了通往本科学历的“中转站”?

又是一年毕业季。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后,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宣传“大战”也如期而至,一些招生批次靠后的高职院校更是铆足了劲招揽考生报考。今年在这些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中,除了按照惯例向考生和家长展示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就业出路等优势,还出现了将高“升本率”定位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甚至有学校做出“‘升本率’超六成”的“硬核”宣传,以吸引更多生源。对一些考生和家长来说,高“升本率”也确实切中了他们的需求,成为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标准。

学校宣传当然可以各显神通,学生考学也需尊重个人自由选择。但这当中值得思考的是,原本定位于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怎么成了通往本科学历的“中转站”?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

从主观上讲,这源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源于求职市场和社会观念中崇尚学历的思想倾向。一些高职院校之所以着重打造“升本”亮点,也是为了迎合考生与家长的需求。虽然这两年,一些高职专科院校转设为职业本科学校,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是专科。“考不上好学校的才会去上职校”“职教学生将来不好找工作”等观念普遍存在,于是为了就业也好,为了面子也罢,不少职校学生和家长愿意花大力气“升本”。

从客观上看,近年来,不少地区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更多高职专科院校学子有了学历提升的机会。一边是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和职教生的“不看好”,一边是更多的“升本”机会,一些高职院校也就顺水推舟,以“升本率”高来吸引生源。

不过无论学校宣传得多热闹,填报志愿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考生和家长还是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分析。对于学有余力、有明晰职业规划,而且拿到本科学历确实是实现自身规划之必要条件的学生来说,学校“升本率”高确实可以作为选择志愿的标准。但也应擦亮双眼,看看这些宣传里有没有“水分”。“升本”并不是一些学校宣传的那么轻松,就拿在招生宣传中声称“‘升本率’超六成”的某高职院校举例,有业内人士通过比对该校当年新生录取总数与今年“升本”人数,推断该校所谓的“升本率”只是“报考录取率”,实际“升本率”大致为1/3,并没有宣传中所说的那么高。而且除了“升本率”,学校校风、师资等其他方面条件也很重要,需要综合考虑。

同时也应看到,“升本”并非是每位职教生的最优选择。如果不顾自身情况,把精力都放在“升本”上,耽误了学习专业技术,最后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尤其是对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考生来说,如果硬要“打肿脸充胖子”考本科,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对求职竞争力的提升可能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反观现在的就业市场,高水平技术人才持续稀缺,“技工短缺”“招工难”等字眼频频见诸媒体报道,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相比,求职未必没有优势。就拿前不久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jxjs/12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