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丨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学校文

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

本文字数约

阅读时间约

5分钟

学校文化承载着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含义,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可传承、可生长。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的体现。经常有校长说“要请专家给我们设计一下学校文化”。对此,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三小”或“三小”)刘可钦校长这样回答:“需要设计的不是文化,而是学校文化的概念。”在中关村三小的实践中,学校文化的设计与生长是相辅相生的。

在中关村三小,可以看到很多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概念。比如,门口代表过去、现代和未来的三联体钟表,“大家三小石”和“邻家石头”,按色彩区分功能的空间划分方式。还有“我家·邻家”“真实的学习”“学习发生足迹所至与人际关系所在”“老师要像学生那样去学习”……以“大家三小”这一概念为例,中关村三小打破了传统“一条走廊、两排教室”的学校空间模式,三个年级的孩子组成一个“三室一厅一卫”家模式的“班组群”,四个“班组群”组成一个“校中校”,这是一个相对独立但内部开放融通的教育共同体。每个校区有四个“校中校”。“班组群”与“校中校”为师生提供了便于获得归属感的社会人文环境。

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视觉符号不是一个个名词的堆砌,而是办学理念和价值的追求,彼此印证,相互影响。回到刘校长所讲的“需要设计是文化概念”,在中关村三小的实践探寻中,这些有着鲜明特色的“文化概念”正是从师生的日常行为中生长出来,从设计变成目标一致的行动,从抽象的符号走向鲜活的学校生活才是文化生长的力量。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我们每年有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要写提案,我们会从每年的近百份提案中,评选出“金点子”奖。一路走来,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每年提案当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jxjs/1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