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届全国高考学子报考重庆医科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鐗规晥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76363.html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年1月,科睿唯安发布),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2个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学校设有21个院系,开设36个本科专业。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为学校其中的一个二级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历经60余年建设,已形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公共卫生和应用统计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设有预防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公共事业管理(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应用统计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三个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上被评为5A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在43所办学单位中排名第3,应用统计学专业在所办学单位中排名11位,公共事业管理在所办学单位中排名19位。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统计学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参与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第28位(参评高校54所),在西部地区确立了学科的领先优势,同时也是西部地区高层次公共卫生与管理人才培养和为各级政府、行业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重要基地,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师94名,教授30名、副教授34名;有专职博士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49.5%。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名,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名,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名,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1人,重庆市“五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3名。

邱景富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院长,第五届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三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带头人,“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卫生微生物学》副主编,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在NatureMedicine、BiosensorsBioelectronics等知名期刊共发表论文90余篇。

何俊琳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市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全国委员,重庆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厅局级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蒲川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四届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常委、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先后主持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重庆市“五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全国“MPA”优秀教师等称号。

邓丹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重庆医科大学首届钱惪教学名师,重庆医科大学首届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人群健康与统计决策研究,主持40余项课题,省部级以上11项;发表SSCI/SCI/CSCD论文30余篇。

钟晓妮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国家医药学研究生精品建设课程《医学统计学》负责人,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生物统计理论与实践》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省部级与厅局级等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石丘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德森癌症中心历任博士后、助理教授及副教授,年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庆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整合肿瘤专委会副主席,国际“真实世界临床症状学研究”领域数据方法学带头人之一。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

练雪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妇幼营养学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4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资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科委教研项目多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丁裕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获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重庆医科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等人才项目资助。“生殖与发育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骨干,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4项、重庆市教委等自然科学、教改和横向合作等研究项目19项,主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FASEBJournal,HumReprod,RVCT等杂志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创新论坛/设计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刘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分中心主任,Cochrane中国协作网重庆医科大学成员单位主任,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等多个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和重庆市教委等资助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

杨晓丽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分会理事、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普通高等院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教育部、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社科联等省部级、厅局级课题近20余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蒋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重庆分会理事、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医院协会QSHE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成员,国际循证医疗卫生研究联盟中国循证卫生保健协作网核心成员,重庆市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委员等。近五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2项,厅局级以上项目4项,WHO、世界银行、欧盟国际合作项目3项,参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SCI\SCI\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CSCD核心以及其它中英文文章40余篇。

陈承志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医促会公共卫生分会成员,亚洲砷与健康研究联盟理事。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教委等多项省部厅局级课题,研究成果在ArchivesofToxicology、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Nanotoxicolo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科研论文40余篇。

科研情况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获得纵向科研项目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累计总经费余万元。共发表科研论文篇,其中SCI论文篇,有24篇IF≧10,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研成果1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出版专著14部。

学生培养

近年来,学院不断完善学生培养方案,坚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科研、科普以及创新三大能力。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中硕果累累,屡获国奖和市奖。

预防医学专业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来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近两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本科生升学率达到45%以上。

战疫情/公卫人在行动

科研团队,团结协作,共克时艰

年6月18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Medicine》发表研究成果:《ClinicalandimmunologicalassessmentofasymptomaticSARS-CoV-2infections》。

《纽约时报》、BBC、法新社、新华社、国家基金委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做出大幅度的报道和解读,高度评价次研究成果,明确指出: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免疫反应的文献。

年11月30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Medicine》发表研究成果:《EffectivecontrolofSARS-CoV-2transmissioninWanzhouChina》。

重庆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演技成果,各大主流媒体积极转发宣传。

公卫教师,服务社会,践行誓言

邱景富教授组织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科研团队“逆行”一线抗疫,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荣获农工党中央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石丘玲教教授担任重庆市教委疫情防控专家和市卫健委疫情研判专家,参与制定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指南,为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提出了决策依据和建议,荣获重庆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赵勇教授加入中国医师协会抗疫紧急战队,他积极倡导家庭分餐制和使用公筷等提案获得媒体广泛报道和倡议,并作为科普讲师团成员线上线下深入社区和校区进行抗疫倡导,撰写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暂停老年人乘坐公共车优惠政策的建议》提案被重庆市政府办公厅采纳。

邱景富教授带领赵勇教授、程淑群教授、李迎丽教授、刘琴教授、姚丽华教授和肖宵副教授编写出版《新冠肺炎疫情后复工复学防护手册》在亚马逊平台上线。

唐晓君教授、张勇副教授主动请缨出征重庆万州,随学校科研团队奔赴疫情一线。

公卫校友,白衣执甲,共同抗疫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的毕业校友们在各自岗位承担着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指导、防护培训等工作。他们不分昼夜,24小时值守,随时留意预警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jcjs/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