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院二季度优质护理服

暖爱如风,触手可及-陈文静

在门诊这个大家庭里,总是能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那是一个周二的下午,我正在分诊台排号,这时心脏科医生走过来请我帮忙。我急忙赶到他的诊室,只见一位年轻妈妈坐在椅子上哭诉着,情绪激动,而其他家属却还对她抱怨连天。这是怎么了?我疑惑的望着医生,他说“赶紧把她劝出诊室”,见此情形我只好先劝这位妈妈,

“家长,您有什么问题,我们先到外面去说,或许我可以给你帮助。”

“不,我要给医生说。”

“求你了,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吧,为了他我失去的已经太多了,再也经不起更多的折腾了”

“可是医生已经给你解释过了,现在他还要给其他小朋友看诊,我们就先到隔壁诊室休息一下,等医生看完后再来找他说,好不好。”

我一边说,一边把家长扶到了门外。说实话,遇到这种事我还是第一次,能不能给她帮助,我心里没底。可我也是当妈妈的人了,我完全能感受到一个生病的孩子对一个妈妈乃至整个家庭的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那种急迫、焦虑、无助的心情!

还没等我想清楚要怎么办的时候,这位妈妈已经哭得泣不成声,好像必须要发泄一场了,不停的哭,不停的说,说到伤处又不停的哭,这样哭哭停停,滔滔不绝。我静静地当了她的听众,倾听她孩子患病以来遇到的所有困难、所有烦恼和所有的无助!

听完她哭诉了整整几十分钟的时间,我慢慢拼凑出她的故事。原来她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发现有很复杂的先心病,医生建议暂不手术。但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孩子隔三差五的生病,为了治病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跑医院对于她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她甚至还辞掉了工作,精心照顾频繁发病的孩子;整个人劳累得比同龄人苍老好几岁;然而收入的急剧减少,治疗的费用的增加,也让她的家庭变得拮据,整整6年时间里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负债累累。为了给孩子手术,她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了几万元,医院,准备给孩子做心脏介入手术。到了重庆,为了省钱,连宾馆都没舍得住,医院的候诊椅上过了一晚,门诊楼刚开门就开始排队等候挂号。那么不容易才找到医生,医生看过后告诉她已经错过了做介入手术的最佳时机!一个6岁的孩子,看上去就像不到4岁,整个脸紫得像茄子,这么复杂的先心,能活到现在都是一个奇迹,孩子的病情不适合介入手术,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行,费用也会很高。

医生的“审判”犹如给了这位妈妈当头一棒,击碎了这位妈妈的信念,她耗费了时间,也耗费她们所剩无几的精力。面对一个已经心力交瘁,几近崩溃的母亲,我该说什么呢?

“家长请您平静下来,我已经知道你的难处,并且也很同情您的遭遇,在孩子面前,希望您可以很坚强,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其他的办法。现在既然内科医生建议你去心胸外科做手术,那我们就先去找外科医生了解下情况,再来衡量到底该不该做这个手术。”

“能做又怎样,费用那么高,我凑的这点钱根本不够。”

“钱的问题是应该考虑,我建议你可以去了解一些关于先心病救助的政策,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救助政策,我怎么没想到呀?…照你这样说,我们还有一点希望,是吗?”

“当然,凡是都不要想得那么绝对,可以多收集一些信息,再做打算。”

“哎呀,今天真是谢谢你,听了你的话,我心里舒服多了,我这就去外科问问。”

“好的,您可以直接去三楼挂心胸外科的号,今天正好是位专家在看诊,带上你做的各种检查报告,整理好你想咨询医生的有关问题,调整好情绪,一定不要再激动,以免吓到孩子。”

“好的,好的。今天太谢谢你了,刚才确实是我太激动,给你们添麻烦了。”

看见这位妈妈平静下来,我终于松了口气。因为我耐心的倾听让她有发泄情绪机会,真心的安慰让她感到被理解、中肯的建议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分诊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只要带着感恩的心,懂得换位思考,体谅病人的难处,给他们帮助,就会让病人感受到暖爱如风,触手可及。

用爱架起护患心灵桥梁---宋秋月

我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六年了,虽然只是护理人员中平凡的一位,但我深爱着我的职业。我用真诚、爱心书写着平凡而又光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病人家属的信赖!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认真负责、勤快而能干的护士,每天的工作我都尽职尽责,每一件事情都尽量做到又快又好。穿刺技术熟练,在去年第一季度被评为“优秀护士”,我更要求自己每天都以最美丽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我的患儿,这样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使家属体会到了医患之间的亲切,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也是这些优质护理换得了病人家属的频频赞扬,多次得到“患儿最满意的护士”提名!

永远忘不了我的其中一个夜班,来了一位5岁支气管哮喘患儿。患儿妈妈一边冲向治疗室,一边哭泣的喊:“护士,医生,快来救救我小孩,她喘得好厉害哟!”这时我也伴随着她的声音快步走过去。病人家属一下拉住了我的手,她的表情痛苦得有些扭曲,一双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她望着我,对我说:“护士,帮帮我小孩,救救他,他好恼火哟!”。瞬时,我的心弦被拨动了,立刻为他摆体位,吸氧气,做雾化,输液,做完这些我刚要抬头喘口气的时候,看见他妈妈的神情还是很紧张,又一边安慰小朋友,一边缓解妈妈的情绪:“这位妈妈你不要激动,小孩正在做平喘的雾化,放心,你看!现在他吸氧,做了雾化和输液了是不是好多了?”这时小朋友吼喘好多了,呼吸也平稳了,他妈妈看见这样的情景,立刻抱住小孩:“幺儿,你把妈妈吓死了。”一边说一边用一种感激的眼神看着我。说完又紧紧拉着我的手,含着泪水对我说:“护士,谢谢你!谢谢你啊!...”这一边串的话语让我体味到能为别人解除痛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平凡的工作让我知道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就是我的信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护士,我会用我的爱心来对待每一位病人,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温暖,用爱架起护患沟通的桥梁。

黑暗中不灭的光---刘芳

神经外科是一个可以感知生命活力与脆弱的地方。因为我们科室的特殊性,“急诊”、“抢救”、“病危”这些字眼变得常见,往往一瞬间便会关系到一个生命的存在和消失。而这样的事情,在我从事临床工作的这短短的三年时光中看到了太多。

记得那是七月的一天,我们都如往常一样,各自忙碌着。急诊科送来一个满身是血的车祸伤患儿,我小心用剪刀剪开他的衣服,尽量不触及他头上的伤口。只见擦挫伤布满全身,伤口上夹杂着泥土,特别是头上的地方深可见颅骨,不停地往外渗液。见此情景,医生急忙拿过了CT片,看了一遍后,边开住院证边说道:“家属赶快去办入院手续,孩子病情相当危重,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我们这边先给你处理着,两边同时进行,节约时间。”“孩子家属不在场。”急诊科护士说道。而此时我们才得知,原来患儿是山东人,趁着暑假来重庆旅游,一家人包括父母及外祖父母在内都出了车祸。父亲为了保护孩子当场身亡,而孩子的母亲也因伤势较重被送往了重庆市急救中心治疗。

看着床上躺着病情极其危重的孩子,怕耽误治疗,我向身边的同事交班后拿过医生手中的入院证说:“我去给他办入院”,说完便急忙赶去了入院处。当我再次回到病房时,患儿已做了初步的处理,用上了药物,入住了我科监护室,等待急诊手术。手术前,患儿远在山东医院。我看着她满脸泪痕地用颤抖的手签下了手术同意书然后捂着脸走出了医生办公室。这样的场景,我看到了太多,所以更清楚这对于一个遭受如此重创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想帮帮他们,帮帮这个脆弱的家庭”我听见自己的内心这样说道。于是,我走了过去。扶住这个快要崩溃的女人。安慰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向前看。医院就要相信我们,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度过难关”。此时姨妈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后来我们知道孩子叫晨晨,术后他一直呈浅昏迷状态,对于昏迷的患儿,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护理质量对他的病情恢复尤为重要。所以从晨间护理开始,我尤为细致:整理床单位,为他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帮他翻身拍背,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擦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检查皮肤及循环状况,刺激观察他的反应,鼻饲牛奶。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次在鼻饲牛奶的时候我发现患儿有吞咽反射,就从流质开始一步步的过渡到了普通饮食。随着患儿意识逐渐清醒,患儿进入了烦躁阶段,在为患儿做静脉穿刺的时候,我被晨晨一脚踢到了地上,我没有感觉到痛,站起来继续进行穿刺。

一天正在为患儿做口腔护理时,患儿用微弱的声音喊了声爸爸,我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凑近耳朵再次确定了。而当他问他爸爸妈妈的时候,我轻轻地告诉他“那天你们坐的大车发生了意外,妈妈医院治疗,爸爸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你现在要好好的听医生叔叔和护士阿姨的话,这样就可以早一点出院见到他们了。”我不知道当晨晨出院知道真相后他会不会怪我欺骗了他,而我知道的是,此时此刻,他需要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旁边的姨妈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下,晨晨一天天好转起来,身上擦挫的皮肤已结痂愈合。到了出院的日子,给晨晨做完出院宣教后晨晨姨妈跟着我走出了病房,紧握着我的双手,眼光泛泪:“家里突然遭此变故,远在山东的我们如果不是遇到你们这些善良的医生护士,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全家人都一蹶不振,你们对这个孩子的尽心尽力让我们振作起来,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我说:“这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做的”。我理解,医院,心情都是复杂的,他们担忧焦虑如同行走在不知前方的黑夜,而医院却又是他们的希望,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是微弱但不灭的光。无论再苦再难,那一丝光都陪伴在患者与家属身旁。

晨晨出院一个月后,在进行随访的时候得知晨晨已经知道了真相,但已渡过最难过的时光,恢复了乐观积极的心态,电话那头一声声阿姨让我释然。我知道她并没有怪我曾经那善意的谎言。

到神经外科三年了,每每看到入院初时患儿昏迷不醒到最后笑着对我说阿姨再见的时候,鼻子总是酸酸的。想到第一次带上燕尾帽时,我充满了使命感,我知道,我选择了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为此我感到兴奋且光荣。而在经历了临床工作之后,我才明白在这个职业背后,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去微笑,去关爱,去奉献,去体谅,去牺牲。别人在熟睡中时,我们穿梭在病房为患儿排忧解难;别人逢年过节阖家团聚时,我们要在岗位上坚守。虽然每天留下的是疲惫,可每当想到我们的努力会换来患儿及家属的平安健康,心里就会感到无比愉悦和满足: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那么的有意义。而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那些曾经的不理解和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不见,随之而来的是我心中那日趋坚定的信念和准则:精于心,勤于行。

用心呵护健康,用爱守候生命--付利珍

有这样一位护士,她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但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儿拂去满身的伤痛;她用温暖人心的言语,为患儿家属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她用青春支撑起这些脆弱的小生命,用对工作、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行动,赢来了病人家属及护理同仁的赞誉。她,就是我院新生儿科护士付利珍。

付利珍,女,主管护师,年7医院新生儿病房工作,目前任新生儿病房NICU责任护士组长。她所负责的病区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危重宝宝,有的体重很轻,有的病情很重,有的家庭条件很困难。据她回忆,她所照顾的宝宝当中,很多是试管婴儿,也有很多母亲是高危产妇,其中最小的只有多克。工作以来,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在极低出生体重的护理方面,深有体会并富有经验,以至于来了很棘手的病人,同事们总是去寻求她的帮助和指导。若是哪个危重病人在她的管理之中,医生护士顿然对患儿的成功救治多了一份信心。年4月15日的重庆晚报也报道了一名大面积皮肤糜烂且胎龄27周、出生体重两斤多一点的试管婴儿在新生儿病房得到救治并坚强存活的事例。这个小坚强从最初1小时吃1毫升奶逐步过渡到出院时1次吃80毫升奶,体重6斤多的可喜状况,这其中离不开付老师的辛勤付出。患儿全身皮肤糜烂且娇嫩,必须每隔半小时翻身以防压疮,也为了防止尿不湿包裹不透气导致感染,付老师就把一张尿垫剪成8片,每次使用一片。这些无不彰显了付老师的细致入微、用心用情至真至切。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每当她面对患儿家属的感激和称赞时,她都会当成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如今的6床小朋友陈厚源,病情极其危重,一直在呼吸机的辅助支持下维系着生命,家长也非常着急。付老师在悉心照护患儿的同时,也不忘给予患儿家属心理支持。同事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家属到病房探视,紧紧握着付老师的手、热泪盈眶的表达着感激之情。而我们善良的付老师,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对家长的承诺。

24年来,她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我们问及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用心的照顾这些脆弱的小生命时,她饱含深情地说到:“作为一名护士,我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感受过患儿家属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但我一直觉得这些刚出生的宝宝,有些还那么小,真的好可怜。我觉得照顾好他们,让他们早日康复,才对得起我的良心。”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真诚的护士,一直坚守着自己最初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在忙碌的工作当中用心呵护着健康,用爱守候着弱小的生命。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么多锦旗和表扬信纷至沓来,为什么那么多宝贝出院后还返回病房看望和感谢她,医院进行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时,有位家属评价付老师是他这一辈子遇到的最好的护士。

如今的她,不仅临床工作出色,而且在带教和科研方面也敢为人先,积极进取。在早产儿重点学组建设当中,承担起营养学组的创建工作。鲜花和掌声并没有动摇她踏实肯干的初衷,她表示成绩已属过去,在荣誉面前她会继续加强学习,以奉献为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履行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专业职责,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做一个敬业、无私、优秀的护士。

??????????????????

分享是一种美德,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jcjs/5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