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播速递一周教育资讯星选教育部颁布未

国内资讯

★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9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发第50号教育部令,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年9月1日起施行。据悉,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规定》已经年5月25日教育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6月1日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发。《规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分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章节,共8章、63条,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并就社会   

按照教育部此前印发的通知,年全国高考定于6月7日开始举行。这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考推迟到7月后,高考重新回到6月。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今年,北京统一高考时间安排在6月7日、8日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举行。在山东,3门国家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将于6月7日-8日举行,其中外语听力考试已于1月8日顺利完成,6月8日的外语考试只考笔试部分;“6选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将于6月9日-10日举行。湖南的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9日,共三天。高考结束后,将按照“3+1+2”模式进行考试录取。8地迎来新高考落地,试题增强开放性今年,新高考在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落地。根据此前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份将采用“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除了上述省份将迎来新高考,针对今年的高考试卷命题,教育部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命题方面,根据教育部此前印发的《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年高考命题要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另外,教育部还提出,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要完善招生程序和办法,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维护高考公平公正,严打“助考”犯罪活动

教育部此前印发的通知中已经明确要求强化部门协作机制,集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综合治理考试环境。5月8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严厉打击“助考”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深入开展诚信考试教育。与此同时,高考前夕,各地已陆续开展专项行动,并且盯紧考场纪律等问题。例如,在山东,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包括严格考试管理、打击生产销售作弊器材、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清理整顿助考培训机构、净化涉考网络环境等。湖南要求重点把好考生入场关,切实按规定将安检要求落实到位,防止考生携带手机及其他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同时,加强对考生身份核验,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有条件的采取人脸识别系统等措施严防替考。

  配防疫副主考、接种疫苗……今年防疫更严格

去年,疫情背景下的特殊高考仍然让不少人历历在目,今年,尽管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但是高考的防疫工作仍然被再三强调。针对考场防疫工作,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中要求强化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开展全覆盖式防疫教育和防疫培训,确保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熟知防疫知识和操作流程。为保障年全国高考顺利进行,各地也已提前进行了防疫部署。例如,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发布通知,明确今年高考,将对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同时,开展全覆盖式防疫教育和防疫培训。在辽宁沈阳,每个考点都建立卫生防疫组,由1名负责防疫的副主考、1名防疫工作人员和1名医务人员组成。另外,各考点的教职员工将在本月底前全部接种新冠疫苗。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软科发布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内地12个学科全球第一★5月26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内地有所高校上榜,数量较去年显著提升;此外,有12个学科在各自领域内成为全球冠军。中国内地共个高校上榜该排名覆盖54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排名对象为93个国家的余所大学,超过所高校上榜。在各项榜单中,美国高校仍占优势,上榜总次数达次,共30个学科榜首为美国高校。中国内地高校在榜单中表现优异,共有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次,位列全球第二。与去年相比,中国内地此次上榜高校数量和上榜总次数分别增加了7.5%和11.3%,均有显著提升。除美国、中国外,总上榜学科数排名第三至十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韩国。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拥有世界前十的学科数最多的5所高校分别是哈佛大学(28个)、斯坦福大学(24个)、麻省理工学院(21个)、清华大学(14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个)。中国内地共有12个学科排名全球第一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新增两个世界第一,西安交通大学在机械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清华大学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一。在排名中,中国内地12所高校的12个学科分别排名第一,它们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清华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从中国内地高校的上榜学科数量来看,中山大学共49个学科上榜,数量最多。此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的上榜学科数也都超过40个。清华大学有14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33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同时成为中国内地高校中十强和百强学科数量最多的高校。公开信息显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排名指标包括学科国际权威奖项、学科顶尖成果、高水平科研产出、科研质量、国际合作等。信息来源:新京报

★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6号)等文件要求,教育部在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根据教育部通知文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要明确建设目标。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信息及图片来源:新华网

国际资讯

★英国毕业生工作签证须知★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bxgm/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