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毕业生打call就业率9236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万人,比年增加30万人;黑龙江省年应届毕业生21.9万人,比去年增加0.22万人,宏观就业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学校在教育部和黑龙江省相关部门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突出办学特色,夯实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勇于投身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东北老工业的前沿建功立业,激励毕业生将个人发展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实现了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为充分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对年报内容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调研问卷,融合研究生就业数据,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排版等工作,最终形成今年的就业质量年报,现将《哈尔滨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予以发布。

毕业生情况

我校届毕业生共名,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届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名,博士研究生40名,本科毕业生名,专科毕业生89名(我校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该专业目前已经停止招生)。

我校届毕业生中,男性毕业生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4.81%;女性毕业生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5.20%,总体男女性别比为1.84:1。分学历来看,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的男生均多于女生。

就业情况

截止到年8月31日,我校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2.36%。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2.54%;专科生的就业率为91.01%;硕士生的就业率为91.30%;博士生的就业率为85.00%。对比去年数据发现,我校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高,博士生和硕士生就业率略有降低。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届毕业生工作分布行业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大类分布

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大类分布

就业用人单位情况

我校鼓励并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就业,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实施“中国制造”及“互联网+”行动计划,抓住机遇大力开拓就业市场,结合校友资源分布指派专人对接区域内用人单位,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就业。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10人的就业单位达49家。本科毕业生主要赴电力电网、通信、互联网、软件、路桥基建、汽车、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医药和金融服务等行业领域就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去国家电网公司人数最多,为45名学生。

接收本科毕业生就业10人以上的企业单位

接收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前十名的企业单位

届毕业生不同性别分专业就业率升学情况

  

  从不同性别分专业来看,届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93.43%,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为90.78%,男性毕业生就业率略高于女性毕业生就业率。男性毕业生就业率实现%就业的专业是朝鲜语、动画、俄语、工程力学、汉语国际教育、绘画、金融学和经济学。女性毕业生就业率实现%就业的专业是安全工程、车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绘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哲学。

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共有人属于困难群体,困难群体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3.98%,其中“家庭困难和残疾”类别毕业生就业为%,“家庭困难”类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4.35%。

届未就业毕业生原因分析

  

  针对届本科毕业生离校后一直未就业的原因,由学校开展调查,调查数据显示,38%的毕业生在“准备复习考研”;7%的毕业生在“准备出国”;3%的毕业生在“准备创业”;16%的毕业生在“准备国内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占16%;其他特殊原因暂不就业的毕业生占20%。

本科生毕业生

硕士研究生毕业生

薪资情况

薪酬是毕业生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对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问卷,目前岗位薪酬元以下的毕业生占16.25%;-元的毕业生占26.45%;-元的毕业生占22.89%;-00元的毕业生占27.45%;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6.97%。

用人单位满意度

根据调研数据,用人单位总体上认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具有老工科院校的优良传统,毕业生踏实肯干,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较好,尤其是我校特色专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际交往与心理素质、外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需要在学校培养过程中适当加强。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分析

重点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校硕士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

升学情况

  我校届毕业生中,共有人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学习。其中: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人,升学率12.88%;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36人,升学率为3.44%;专科生专升本26人,升学率为28.57%。

01

国内升学

  

  我校届毕业生考取“原院校”的毕业生共有人,考取“原院校”的毕业生共有人,考取本校毕业生共有人,考取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生共有人。

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情况(部分)院校名称人数哈尔滨工业大学69东北大学37吉林大学13山东大学13郑州大学10天津大学7华南理工大学6西安交通大学6大连理工大学5电子科技大学4华中科技大学4南开大学4中国海洋大学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东南大学3华东师范大学3四川大学3重庆大学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南京大学2西北工业大学2浙江大学2新疆大学2云南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1兰州大学1清华大学1厦门大学1上海交通大学1武汉大学1中国人民大学1中山大学1

02

国外升学

  我校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出国、出境的有99人。本科生98人,研究生1人。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从调研结果中显示,88.42%的毕业生表示“非常愿意”或者“愿意”参加工作所在地校友会,并作为校友常回母校看看。对母校印象反馈与全国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90%基本持平。

总体满意度

数据来源: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排版:葛广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tzuoer.com/bxgm/7793.html